22日,伦敦市中心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成为伦敦自2005年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袭击事件。此次事件中,袭击者驾车撞人、持刀伤人并试图进入议会大厦,在英国的政治心脏发起袭击,扩大影响的意图明显。
近期,欧洲袭击事件频发。一周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法办事处收到爆炸包裹,打开邮包的女职员被炸伤;紧接着,法国首都巴黎奥利机场发生巡逻军人遇袭事件;还有德国挫败商场恐袭图谋……一次次拉紧欧洲紧绷的神经。
自2015年法国连环恐怖袭击后,恐怖主义阴影一直笼罩欧洲。虽有着英吉利海峡天然屏障、又即将正式启动“脱欧”程序的英国,其实难以独善其身。而今,在欧洲大陆纪念恐袭遇难者的时候,海峡对岸却又添亡魂,再次印证了恐怖主义和暴力的幽灵远未消亡,且不受“物理隔绝”,无处不在。
这些年来,英国安全形势虽表面上较为平静,但实际上英国从2014年8月起就已将本国面临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等级从“较严重”提高到第二高的“严重”,并保持至今。当时还是内政大臣的特雷莎·梅表示,恐怖威胁等级的提高与叙利亚、伊拉克局势有关,这两国境内的恐怖组织正策划针对西方的恐怖袭击,有些恐怖袭击活动很可能会招募来自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外籍“战士”参与实施。
要铲除恐怖主义,避免新的悲剧重演,就必须认识到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地区冲突频发,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这些都可能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就欧洲而言,恐怖和极端主义发展壮大与西方国家多年来实施的对外干涉政策难脱干系: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乱……中东难有片刻安宁,而今乱象横生,极端主义快速滋长并向世界蔓延,西方不可避免受到反噬,与中东相邻的欧洲自然警报长鸣。
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摒弃双重标准和私心杂念,更要加强各国团结协作,为各国人民共撑安全伞,共同维护世界的安全与繁荣。 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