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完善
阅读蔚然成风
在伦敦,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地铁,绿荫融融的草坪,还是泰晤士河畔的座椅上,时时可见阅读者的身影。这归功于英国完善的公共设施和良好的阅读风气。
遍布各地的图书馆是英国人阅读的摇篮,人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享受到图书馆服务。据《欧洲时报》报道,英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公共图书馆份额最多的国家。伦敦现有395个公共图书馆,每个公共图书馆又包括若干个分馆,使得图书馆遍布全城。为了推动社会阅读和建设学术性社区,英国的图书馆行业从2010年开始,每年向市民推荐50本好书,而且推荐的力度很大。除了在各个图书馆的新书介绍架上介绍外,更多地是通过电视节目的著名主持人、BBC伦敦台以及报纸杂志等进行介绍。
此外,英国人利用公交出行时来阅读已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在飞机、火车、地铁、巴士上,手不释卷的身影比比皆是。为了给公交地铁乘客提供阅读便利,不仅英国政府推出不少全民阅读计划,还有许多民间组织及明星艺人发起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英国读书的人新增加了500万,其中180万在伦敦。
毕业于格林威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肖敏表示,来到英国学习之后,感觉读书的氛围更浓厚。她说,在长途旅行的飞机或者火车上,会经常看到家长和孩子各捧着一本读物。“久而久之我也学他们带上一本书去旅游,打发时间的同时也丰富了旅程。”她说。
习惯从小培养
重视思想交流
英国有伟大的文学和悠久的历史,阅读嵌入其丰富的文化中,同时也是英国教育系统的中心。历来重视阅读教育的英国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可谓是“从娃娃抓起”。若留心观察英国书店的读者和顾客,不难发现,他们在读书的喜好和选择上是多样化的,即使是畅销书区,也不仅限于考学资料、名家传记、文学经典等。许多英国人并不认同“学而优则仕”的读书观,他们认为读书不应该以应付某一种考试或者是培养某一种技能为目的。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阅读教育是鼓励自由思想和独立见解的。
华人母亲李女士说,她的女儿是在英国出生的,英国的中小学鼓励和倡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读书习惯,还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和交流的活动。她说:“英国的学校非常重视对‘世界读书日’的宣传。不仅能让孩子的读书技能持续提高,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场所。”她表示,在每年4月的“世界读书日”之前,全英的中、小学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孩子们热爱读书,这样的活动会持续一周时间。
伦敦国王学院数字资产与媒体管理专业的布莱恩教授表示,在英国的教育者们看来,阅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而且不必等到进学校才读,阅读应当从家里就开始。“如果人们不能读写,那么他们在获得工作和发展事业等方面肯定会被落在后面。”他表示,英国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每学期考试前都会调查是否有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如果学生存在这些问题的话,不仅考试的时候会受到时间和难度上的照顾,还会有人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电子技术助力
随心情随时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英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虽然有部分英国人仍热衷于纸质读物,但电子读物的出现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和便利,从而提高阅读量。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现代通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电脑、手机、互联网已经快速普及到英国的千家万户,但过去20年里,英国人每天读书的时间仍然在不断增长,每天平均读书时间从3分钟增加到了7分钟。
相比起纸质书,电子类读物携带起来更加方便。在英国的地铁上可以看到,如今用iPad和Kindle取代纸质阅读的人已不少。一位名叫劳伦斯的英国地铁读者说,他以前只会在地铁上读报纸,如今他可以每天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电子设备上选择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我每天或是每个时段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若每次都读同一本书会很乏味。相比随身携带一本纸质书,电子设备可以同时储存几本甚至几十本书,这样感觉很丰富,很自由。”
伦敦国王学院数字资产与媒体管理专业的布莱恩教授表示,数字化形成了一种更加被动的阅读形式,虽然它不一定鼓励人们做更多有趣的阅读,但在促进英国全民阅读过程中的确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某些方面,电子书鼓励更短期的阅读注意力,这违背了阅读的传统。”但是他认为,电子阅读带来了阅读方式的革新,如今电子技术还在持续发展中,它在未来带给英国人在阅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
庞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