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社会/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吸引潜在顾客 刺激更多消费~~~
吸引潜在顾客 刺激更多消费~~~
吸引潜在顾客 刺激更多消费~~~
吸引潜在顾客 刺激更多消费~~~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吸引潜在顾客 刺激更多消费
商家“免费午餐”:馅饼还是陷阱
沐尘
■ 英国最大连锁面包店Greggs常在街头制作热狗免费赠送 图GJ
■ 爆米花公司Propercorn在时装周上发放免费爆米花图GJ
  这是一个被“免费”萦绕的时代:走进一家精品面包店,店员会热情地递上各种新鲜样品供试吃;在网上下载一张免费券,可以去某个人气会所体验一次完全不收费的SPA;在社交网络上集齐某个帖子的点赞数,或许还能赢得某个新款数码产品的试用机会……

  看起来人人都爱享用“免费午餐”,但打着免费旗号的商家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真的是免费的吗?事实上,还有一句俗话提醒你,叫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仔细探究这句俗语的流行历史,你会发现所谓“免费午餐”背后,商家生意经多多。

  “免费午餐”带来福利

  在一个充满消费诱惑的时代,“免费午餐”早已不是一顿饭食的概念。精明的商家将之演变为一种惯例:只要符合商家规定的某些条件,就能享受免费产品或者服务。比如在一些欧美国家,生日当天消费时可能拥有一些“免费特权”。

  洛杉矶一个名叫肯特·吉村的日裔艺术家就靠所谓“免费午餐”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显示,肯特和他的朋友们走进若干家餐馆、甜品店和咖啡店,告诉店员“今天是我的生日”,然后得以享受生日福利——免费的汉堡、甜甜圈、咖啡。当他走进一家巴黎香水品牌店时,甚至还因为“过生日”获赠了一个高级香薰蜡烛。

  “真是过生日的好方式。”肯特称自己并不喜欢过生日,但很享受生日能带来的福利:这一天他一共免费享用了价值约100美元的食物和礼品。“是啊,人生中最美妙的事莫过于享受免费了。”

  对那些年轻时尚、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所谓“免费午餐”来得更容易一些。这不仅仅简单因为大城市人口更多,还因为一个国家的主要城市群往往更是零售商的潮流引领者。因此在英国,新产品或者新促销活动总是在伦敦发起,类似的案例还发生在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

  “免费午餐”的一种新潮流是,商家不再仅仅在店铺里守着,而是“走出去”。比如,去年秋天的伦敦时装周,参加者们无需担心零食问题。在布鲁尔大街的主干道外,主攻高档消费市场的英国爆米花品牌Propercorn派了工作人员天天驻守,向来来往往的时尚先锋们派发免费小零食。他们总共派送了约30000份免费小食,“慷慨”程度远超平时一两次的年度活动。

  免费给予是种投资

  当大部分消费者没有太多思考就高兴地接过那些“免费午餐”时,商家们多半不会告诉你,他们的希望就是那些年轻时尚的大城市人群会尝试这些免费产品,进而喜欢上它们,然后热烈地讨论它们,最好是在社交媒体上。如果这些环节都可以按计划发生,那么产品全国性销售的增长将会拉开大幕。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让-皮埃尔·杜布表示,免费派发产品并没有商家宣传的那么夸张,恰恰相反,免费产品的成本来自商家的市场营销预算。比如,当你购买一项宣称带有免费课程的滑雪度假产品时,所谓课程当然不是免费的。“你所购买的套餐价格,已经包含了‘免费课程’的费用。”他认为,“宣称‘免费’给予东西,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

  既然是一种投资,公司当然希望有所回报。对于Propercorn这家爆米花公司来说,“给予”是经营战略的一部分。除了时装周,他们同样在伦敦的一些艺术活动上派发免费零食。这是深谋远虑的一步,他们瞄准那些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和有影响力的人物,希望他们为自家产品说几句积极的话,营造一些好口碑。

  “跳出传统零食的圈子来定位爆米花,在富有设计、时尚、福利和企业家精神的活动上寻找灵感,帮助我们保持新鲜的状态,参与激动人心的文化对话。”Propercorn公司发言人说,“这和销量的直接增长关系不大,而和将我们的产品放到那些积极的、愿意投入我们品牌建设的人手中关系更大。”

  饮料公司Innocent 是最早在伦敦发放免费食品的公司之一。这家主要由美国巨头可口可乐公司控股的公司,2015年推出椰子水产品时,在伦敦时髦的肖迪奇地区一家人气酒吧前免费派发。这些免费饮料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各种音乐节和马拉松比赛上,去年该公司据说免费发放了近50万箱饮料。

  Innocent公司椰子水品牌经理詹姆士·皮奇说,如果要让免费派送产生效果,对顾客的精准定位十分重要,目标是那些在当下最可能希望使用产品的人,他们最容易理解产品的好处。一般来说,人们喜欢在运动后喝椰子水,以便于补充水分恢复活力。于是公司尽可能定位那些可能的场合,在人们最需要椰子水的时候出现在那里。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回顾历史,从“免费午餐”这种说法的出现开始,就离不开商家的精明逻辑。

  19世纪末的美国就已经出现“免费午餐”现象,一些酒吧为吸引顾客进来喝几杯,宣布只要买上一杯酒水,就可以享用一顿免费午餐。不过,当时很流行的这种“传统做法”被指颇有心机:因为在这些酒吧提供的免费午餐餐单上不乏高盐食物,比如火腿、奶酪和咸饼干等,以致许多为免费午餐而来的顾客最后为解渴买了更多饮料。

  著名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在1891年就记录过这样缺乏美感的一幕:为免费午餐而来的人们中不乏戴着礼帽的绅士,一进酒吧他们就把帽子扔在身后,挤在餐食柜台前狼吞虎咽。

  另一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说法逐渐流行并成为俗语。

  1966年,美国科幻小说大师罗伯特·海因莱恩出版了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严厉的月亮》,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月球的地下城市住满了从地球流放来的罪犯,犯人们及其后代经过艰苦努力,使月球变成了粮食基地,却受到地球盘剥。为了保证月球资源不会枯竭,他们开始反抗地球的统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说法亮相在书中,成为反对不劳而获的核心概念,并由此开始在美国流行。

  后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成为学者埃德温·杜兰阐述的两大经济学原理之一。他1971年出版的一本著作正是以此为题,从自主主义的角度讨论环境政策。经济学家米尔顿·佛里德曼在1975年的著作中则进一步用“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描述经济活动中的机会成本。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基本立场就是不可能不付出代价而白白获取什么。“要想获得一个喜欢的东西,我们通常需要放弃另一样喜欢的东西。”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说,做选择意味着需要权衡。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阐释商家提供“免费午餐”的具体策略时,行为经济学家恩里科·特雷维桑认为主要有三种模式:未来销售、配套销售和升级销售。

  在未来销售模式里,商家给予免费产品,假设顾客会喜欢它并在将来购买更多。

  在配套销售模式里,商家尝试赢得新顾客,推出带有配套商品的免费入门级产品,以便于打入顾客的生活消费圈子。特雷维桑指出,配套销售的典型例子是银行免费给顾客建现金账户,然后向他们推销贷款和金融透支服务。

  升级销售则是指,根据客户过去的消费喜好,在现有产品或服务基础上,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刺激客户更多消费。这方面的经典案例是收费阅读的新闻网站。

  这无疑提醒消费者,当面前摆着“免费午餐”时,需要量力而为谨慎消费。但特雷维桑同时注意到,“免费午餐”是否真正能给商家带来巨大收益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将潜在顾客变为真正的消费者,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沐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商家“免费午餐”:馅饼还是陷阱
为缓和警民矛盾 美警察送冰激凌
美小镇免费送地 吆喝几年没人要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社会/新民环球B12商家“免费午餐”:馅饼还是陷阱 2017-03-27 2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