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审视于欢案,须警惕基层司法真空
李泓冰
  李泓冰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刺死辱母者的于欢,这个23岁大男孩的命运,深深卷进公众关注的漩涡。平常歧见纷出的舆论场,这一次对此案的判决结果却表达出空前一致的愤怒。

  愤怒的背后,其实是基层社会挥之难去的不安全感——假如我就是下一个“于欢”呢,只能逆来顺受,坐视母亲受辱?当涉黑团伙逼近之时,谁是最可依靠的救赎者?大家本能地将目光投向司法,110这个神奇的数字以及闻讯而来的警方,将保护在黑恶势力下无力反抗、瑟瑟发抖的小百姓吧?

  然而,通览于欢案始末,警方的表现令人失望。这起源于民间放贷的凶案,在案发前一天,警方本已介入,但“了解情况”后便匆匆离去。案发当天,发现母子在非法拘禁中受辱的目击者拨打了110,警察闻讯而来。在警匪片中,故事发展到这一步,神勇的警方不就应该立即出手锄暴安良,人质也就理所当然被迅速解救了不是?

  可怕的是,没有。

  警方奇怪地扔下这对受辱多时的母子,继续留给施暴者,哪怕这对母子及其亲人一再强烈表示要跟随警方离开,也只轻飘飘地给出一句“要账可以,但不能动手打人”,便挥挥手,作别了危机四伏的案发现场,留下一片本不该存在的执法真空。这对血气方刚、因母亲受辱情绪崩溃的于欢,是一个导向绝望的强烈刺激。面对四条汉子,他试图以一把水果刀自我救赎,最终剖开了一场血淋淋的悲剧。

  之后,与案发地聊城同属山东省的济南公安官方微博,在公众面前的表现,似乎又在另一层面继续印证“不靠谱”。

  3月26日,@济南公安发布微博“世事多奇葩,毛驴怼大巴”等图文,被疑为怒怼网友,相关内容虽很快删除,仍惹得群情激愤,“是指你们是大巴,群众是驴吗”——济南公安相关工作人员回应又惊了大家的眼球:这不代表济南公安的任何观点,且是未经请示的个人行为,值班人员也并非民警。

  一个省会城市的公安官微发布,居然可以随意地成为“个人行为”,这如何取得公众信任?更让人无语的是,据媒体一年多前报道,济南公安局的下属企业此前就曾被指参与民间放贷,不免给人留下不明觉厉的想象空间……

  众所周知,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这“最后一道防线”更是安全受到威胁时的小老百姓最后的希望。特别是在“天高皇帝远”的乡村,司法更是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

  基层县域乡镇,比之媒体活跃的大中城市,公权力更容易缺乏监督,个别无良的执法者关起门来要么不作为,要么为所欲为,极易激发负面事件,出事儿以后,其惯性思维也是努力捂住真相,摆平一切。如果基层司法出现真空,甚至形成“黑洞”,必然会加剧百姓的不安全感,激化官民对立情绪,极大地增加社会互信成本。

  有必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的论述。他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于欢案”中的民警,显然不能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和“满意”——一些基层县域司法公信力的崩坏,是到了值得高度警觉的时候了……

  (相关报道见A11版·中国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审视于欢案,须警惕基层司法真空
楼市调控 先控三点
快递密码
大学生科创没那么简单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审视于欢案,须警惕基层司法真空 2017-03-27 2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