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环保服务社见闻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环保服务社见闻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环保服务社见闻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环保服务社见闻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环保小事业
献社区大爱心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环保服务社见闻
易蓉
  这一群学生关注环保,一心想让环境更美好,同时他们又敬老爱老,希望动员更多人一起做慈善。这两种想法化为创业动力,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的几个学生创建了上海绿邦环保服务社,打造社区环保公益APP,通过废品回收获得资金,投入社区养老服务公益事业。

  团队的创业思路来源于创业者叶知渊和张文倩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2014年暑假,叶知渊在中国台湾地区旅行中发现,夜市结束后的地面依然保持着清洁,于是他决定创立一个关于绿色环保、垃圾分类的社团,让更多人参与环境保护,重视废物利用,学习资源回收。而另一合作伙伴张文倩则是参加了学校在重阳节举办的敬老活动后,希望动员更多人的力量,一起为老人做些慈善。在一次环保社的讨论中,他们说出了各自的想法,觉得不如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尝试实施。在学校的支持下,他们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上海绿邦环保服务社,将身边可回收垃圾作为活动资源,带动学校附近社区共同推动智能回收环保活动,最后将所获资金投入社区养老服务。

  为了带动鼓励更多热爱环保及慈善的人士加入,服务社决定开发“H2O”手机应用,希望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讯技术将环保、慈善(敬老关怀)结合起来,通过跨界融合做一件能够惠及社会民生的创业尝试。配合APP平台,团队还将开发红外感应系统回收箱,回收塑料瓶、电池和纸类;平台还会定期发布心灵环保小文章,定期发起环保征文活动,甄选心灵环保的最佳作品。此外,通过平台还可预约报名参加敬老院关怀活动,平台将提供公益视频交流的社交功能,让爱的力量时时相传。

  参与并提供帮助的王峥老师介绍说,在学校的支持下帮助他们开发手机端的应用平台,目前这支团队已经完全由学生自主运营,平时有30多人参与日常的运营和活动。由于学生们还没有毕业,目前没有注册公司,以社团形式活动,团队成员是不拿报酬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育人的目的更加重要,而且也收获了成效。以前有一些行为略有偏差的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也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心怀感恩服务社会。

  “未来,或许社团的毕业生可以注册公司尝试运营这个项目。这个平台将开放给更多学生,成为大家交流和参与公益的一个途径。”王峥说。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0版: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汽车周刊
   第A2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创新小达人”喜欢天马行空
创环保小事业 献社区大爱心
校园里飞翔着创业“青鸟”
创业者永保平常心和进取心
新民晚报校园内外/新民教育B04创环保小事业
献社区大爱心
2017-04-05 2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