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0元看病钱被用来“私了”
李阿姨在青浦区盈港东路1915弄有一套自建的农民别墅,出租给了他人。近日,她突然接到房客电话,称有几名电力公司人员上门,说电表被动手脚,要“处理”。
李阿姨赶到别墅,四五名“电力公司”人员仍在现场。电表内果然有被人动过手脚的痕迹,线路乱七八糟,铅封也被拆了。为首的工作人员说:“看看,怎么可以偷电呢!”说着拿出一个仪器,装模作样地测量了一会,以表明他抓了个现行。李阿姨懵了。对方严厉地说,根据规定,这事要上报电力公司监察大队,罚款2万元。除了罚款,还要立即停电,上黑名单,“以后个人征信也会有污点的”。李阿姨向对方告饶“有没有其他办法”?男子说,“你和我们领导商量试试。”说着把李阿姨拉到一边说话。商量的结果是,领导勉为其难地表示给她打个对折。
当天,李阿姨正好取了1万元给老公看病,她扣下400元买菜钱,余下9600元全部付给了对方。
罚金收不齐竟拿香烟“凑数”
市民曹老伯也遭遇过这样的骗局,如出一辙。当“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向其提出“私了”后,曹老伯说自己身边没那么多钱,而且周边邻居白天都去上班了,也借不到钱。对方问,那你钱包里有多少钱?曹老伯的钱包里只有800元。对方不“过瘾”,冲进厨房,把他的几包利群香烟也拿去算“凑数”。
“私了”的标准因人而异,市民被骗金额最多的为1万元;而宝山区一二八纪念路一位市民,其出租的公寓房也被假冒的“电力公司”打上“偷电”标签,最后该市民付了3800元。
自称只是为了举报拿“奖金”
日前,记者采访了青浦公安分局徐泾派出所,一位杨警官透露,他们接到青浦区盈港东路的李阿姨报案后,调阅监控发现骗子驾驶的是一辆白色SUV,最终锁定对方位于宝山区沪太路附近的居住地址,经多日跟踪和守候伏击,将犯罪嫌疑人林某、包某、管某、李某等4人抓获。6月5日,第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据查,5人均系无业人员。他们曾在供电部门承包过工程,对电表箱电路结构及供电公司内部工作流程非常熟悉。他们为了利用该“优势”赚钱,就翻出原先印有电力公司字样的制服和查表工具,制作了工作牌装在口袋里,炮制出了一身行头。他们中的3人因假冒电力公司人员行骗已是二次被抓。
为了取信市民,几名犯罪嫌疑人绞尽脑汁。首先,几人分饰各角,如望风、破坏电表箱、谈判,还有人专饰“领导”;其次,统一用一个号码对外联系,包括寻找房子的东家,留下名片和号码等。几人供称,这是为了防止受害人向电力公司打电话求证而所做的“拦截”(这样一来电话都打到了骗子这里)。不料,此举属于作茧自缚,反使民警很容易就将许多受害人“串”了起来;还有,“私了”的谈判结束后,留一人收钱,其余人撤离,这是为了制造还要一路检查下去的假象。更为荒唐的是,犯罪嫌疑人一度辩称,他们并未骗钱,接近居民电表箱的目的只是为了举报偷电,以此获取电力公司奖励,事实上这样的奖励总额1万元已封顶,而且居民并无偷电之实。谎言一戳就穿了。
警方查证到,自2017年3月以来,该团伙先后窜至本市青浦、嘉定、长宁、闵行、普陀、宝山等地实施作案共计40余起。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青浦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青浦警方表示:盗窃电能属于违法行为,市民切勿以身试法。此外,如遇所谓的稽查人员索要钱款,务必提高警惕,核实稽查人员身份,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