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向未来的虚拟音乐人
黑麦
■ 由多个卡通形象组成的“鲸鱼岛”乐队
  ◆ 黑麦

  流行音乐似乎正在经历一场与音乐无关的变革,弗里德兰德在《摇滚——一部社会史》中提到,庞大的音乐人群正处于转型期。

  由人组成的传统乐队仿佛是一种过去式的消费模式,正如“猫王”的制作人所意识到的,摇滚乐的本质就是“出卖身体”,即便是披头士这样的乐队也难逃这一模式——虽然他们不断尝试不同的音乐走向,却依然要面对昏厥在演出现场的女歌迷。

  如今,互联网从某些方面确实冲淡了旧日偶像们对追星族的“吸引力”,但它也将人们的注意力向两个极端层面转移——极端肤浅,以及极具内涵。这或许就是互联网音乐的本质,它淡化了传统造星运动长达半个世纪的腐朽模式,却朝向一个或许更加“腐”的境界靠拢。

  “网络+音乐”的新玩法

  20年前,几乎没有人料到那个红透了英国全岛的“模糊”(Blur)乐队主唱达蒙·阿尔本会成为一支虚拟乐队的领军人物。那是英伦独立音乐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支乐队,他们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独立音乐运动,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英伦摇滚风潮。BBC纪录片《摇滚七纪》对那个“再见迪斯科”的时代格外推崇,那是新音乐四起的年代,从约克到布里斯托,从曼彻斯特到伦敦,都流行着一股独立风潮。“石玫瑰”乐队的伊恩·布朗是彼时的青春偶像,他树立了一种典范,带着吉他摇滚让所有人似乎又一次看到了20世纪60年代“英伦入侵”时的荣耀。几年后,“模糊”与“绿洲”乐队也经常出现在英国的新闻中,时刻播报着“每三个英国人中至少有一个英伦流行发烧友”。

  20世纪末,英伦浪潮似乎走进尾声,美国流行歌手逐渐取代了当地音乐人出现在英国电视的黄金时段。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互联网刚刚开始兴起,达蒙·阿尔本找到了一种新玩法——用虚拟人组建“街头霸王”乐队,其中每个虚拟人都在诞生之初被设定为“适合营销”的形象。

  “街头霸王”乐队有4名成员,分别是2D、面条(Noodle)、默多克(Murdoc)、拉索尔(Russel)。他们的卡通形象由视觉创作人杰米·休伊特制作。按照设定,他们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体态各异,有不同的眼睛颜色和行为姿态,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人物性格。2D是达蒙·阿尔本的“化身”,他颓废且沉默,好似骨折了的眼眶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面条”来自日本,“出道”时只有16岁,是乐队的吉他手,“Noodle”是她唯一会讲的英文单词,其名字也由此得来。她的身世是“人造人战士”,所以会一点功夫,据说她在10岁那年,就被装在一个快递箱子里邮寄到了乐队的录音室。

  “虚拟乐队”延续传统

  形象很卡通并不意味着“街头霸王”的音乐很幼稚。茅斯·达夫、格鲁夫·莱斯、马克·史密斯、娄·里德、米克·琼斯甚至布鲁斯·威利斯等知名人物都曾参与制作,在令人耳目一新的首张专辑中,他们找来了《乐满哈瓦那》的莱·库德唱起西班牙语的老歌,又请到Cibo Matto和Tom Tom Club的成员录制《19-2000》。

  达蒙·阿尔本用一种流动的方式经营这支虚拟乐队,似乎这样才能保持听觉上的刺激。2006年,他与一票著名音乐人尝试组建了“The Good,The Bad&The Queen”,并在Myspace上完整地公布了整張专辑的试听,这是他另一次颇具野心的尝试,这支乐队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街头霸王”因专注商业化运作而造成的缺陷。英国《卫报》一位乐评人认为阿尔本“已渐渐成长为一位无所不能且博学的音乐天才”。今年,“街头霸王”又将推出新专辑,设计师休伊特也为这支虚拟乐队的成员们设计出成长后的新形象,其中“面条”的变化最突出。她已经长成一位成年女性,但是形象设定中仍透露着狂放的性格。

  有评论认为,音乐人总是在捍卫着自己的姿态,这被归结为一种“时代的态度”。然而,在英伦独立时代宣告结束后,似乎没有哪家唱片公司愿意把这种音乐带入21世纪,除了Radiohead乐队不定期推出的概念专辑,只有一些名曲会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真正存活下来的似乎只有阿尔本,他用虚拟乐队延续了英国音乐与街头文化的生命力。

  美国较早的一位“虚拟音乐人”来自动画片《南方公园》,里面的黑人厨师是个音乐爱好者。在动画片的故事中,他善于歌唱和调情,于是,以这位厨师的名义出版的唱片便成为该动画的衍生品。后来,这位“厨师”也常与真实的音乐人一起录制歌曲,在尝试了各种编曲风格后,最终他还是回归到了他最擅长的黑人说唱与节奏布鲁斯音乐。

  “虚拟歌手”更加完美?

  “初音未来”被认为是最初的养成式“虚拟音乐人”,用户可以自制歌曲,为其增添作品,这些作品最终决定了初音的喜好与个性。其实,“初音未来”是2007年雅马哈公司为语音合成程序开发的声音素材库,音源数据采样于日本声优藤田咲。初音也常常涉足日本的三次元演艺界,曾经参与音乐团体Sound Horizon的演唱与合唱。在衍生出文化现象后,“初音未来”还指代包装封面上的那位葱色头发的少女形象,以及活跃在动画漫画中的“人气歌手”。她的出现,大幅改变了电子音乐人对于音乐业的认知和行业格局,并成为一种听觉风格,也衍生出与二次元文化有关的制作方式。

  两年前,李宇春在湖南卫视的跨年舞台上翻唱了一首名叫《普通Disco》的歌曲,它的作者是B站的“Up主”(上传者)ilem制作的一首“洗脑神曲”(被热播的音乐),它的歌词被指具有“魔性”和“鬼畜”(高频次重复)的潜质,它似乎描述了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的日常,以及隐藏在普通表情下的内心之中的亢奋感,它的PV(音乐界面)制作粗糙,晃动的兔头又迎合了歌曲的内容。这首歌曲最初由“洛天依”与“言和”演唱,这二人并非真人歌手,而是电脑合成的虚拟人声,他们还曾在ilem制作的《神经病之歌》中合作,创下较高的播出量,制作者ilem也被认为是较好的虚拟人声调教者。

  2014年,中国的“鲸鱼岛”乐队成立,它的出现与“街头霸王”多少有些相似。按照设定,这支乐队从未来穿越回到现代,由地球人、人造人、猿人、外星人、鱼头人和鲸组成,用一种低龄动漫的方式讲述未来的故事。这支乐队还曾出现在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的片头动画中,主唱白森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讲述节目看点,偶尔透露出与多数年轻人一致的贪玩、自大、虚荣和聪明。

  从音乐美学上说,虚拟或许表达着某种“单纯”,它减少了人为的干扰,让音乐变得纯粹。关于那些虚拟音乐人的故事,不必用“无聊经济”来概括,不妨将其看做是新颖娱乐方式的开端,让创作变得完整。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15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美丽上海追梦人”
   第A09版:“美丽上海追梦人”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走向未来的虚拟音乐人
真相推理师:嬗变
皓月涌泉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1走向未来的虚拟音乐人 2017-06-26 2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