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耳语行动”影响二战进程
谢力
■ 英国人拿普通机枪伪装成新式机枪
  1940年夏,英军从法国敦刻尔克仓皇渡海回国,失败的气氛笼罩英伦三岛。当时,侵占法国的纳粹德军一旦跨过英吉利海峡,英国将无从抵抗。为了解救危局,英国人想到了心理战,他们要让德国人相信,英国依然有实力让海峡成为“不可逾越的天堑”。

  “伪造”新武器

  敦刻尔克撤退后,英国战争部迅速成立新的部门——地下宣传委员会(UPC),发起绝密的“耳语行动”,内容是有组织地制造并散布对英国有利的谣言,从心理上打消纳粹德国入侵英国的念头。为了保密,所有谣言都被称为“唏嘘”。

  第一批“唏嘘”谣言是关于英国新式武器的。1940年7月,UPC宣称英军最新装备一款可以轻而易举击落德国俯冲轰炸机的高性能机枪,而且信誓旦旦地使用一组数字衬托该枪有多么“厉害”——曾在一天之内击落12架轰炸机。为增加可信度,UPC还特意拿英国士兵常用的“布伦”机枪“摆拍”了一张所谓“新机枪”照片,“不经意”地透露给媒体。随后,“能炸毁登陆艇的超级水雷”、“数量庞大的先进装甲车”、“神出鬼没的邮筒炸弹”等“新式武器”源源不断地通过UPC之口公诸于世,让德军真假难辨。

  为了防止德军动“空降英国”的脑筋,UPC还炮制了一条有关“防空降武器”的谣言,声称英军将高强度钢丝与遍布全国的电话线混在一起,织出一张铁网,而且这张网是通电的,如果伞兵不幸碰到,肯定会被烤成一堆焦炭!

  “三最”假新闻

  1940年9月27日,UPC推出了一条所谓“最著名、流传最广、最具震慑力”的假新闻:“英国已拥有从空中抛射的新式地雷,它不会爆炸,但会在水面上泼洒可燃性液体,造成大面积的燃烧区域。”

  根据这种说法,“燃烧地雷”是“击敌于半渡”的理想武器,德军登陆船队不等靠岸就会被烧光。起初,德军没把“燃烧地雷”当回事,但后来发生的事由不得他们不信了。英国空军用燃烧弹攻击法国加来港时,意外击中一艘载有德军的驳船,多人被烧伤,送到巴黎治疗。此前,“燃烧地雷”的谣言已经广为流传,烧伤士兵的出现更是推波助澜。与此同时,英军找到一些被烧死的尸体,抛在法国北部海岸,更增深了“燃烧地雷”的可信度。让英军窃喜的是,这条谣言居然“自我繁殖”出另一则假消息:法国民众风传德军试图从海上小规模渗透英国时,被英军的“燃烧地雷”杀得全军覆没,在巴黎咖啡馆里,胆大的法国人甚至假装手冷,把手放在旁边的德国兵身上做烤火状,弄得德国人哭笑不得。

  “毒衣糖果”

  随着战争发展,UPC找到更多制造谣言的素材。比如,为了从内部瓦解敌人,UPC散布德军打算拆除巴黎埃菲尔铁塔,以便回收金属造子弹,从而加深他们与法国人的矛盾;为了制造轴心国之间的矛盾,英国电台宣称德国空军嘲笑意大利同行是“空中的笨鸭”,而意大利高炮又把德国运输机当成英国飞机打掉,等等。

  不过有些编造得“有水准”的谣言最终居然成为预言。比如1943年6月,UPC声称德国元帅隆美尔自杀身亡,一年多后,这位元帅真的自杀了,英国首相丘吉尔感叹道:“UPC编造的谣言充斥了世界,几乎影响到二战的进程。更意外的是,许多谣言竟变成事实!”战争结束时,UPC共编造了8000余条谣言。有人评论说,能对敌人的心理造成打击的谣言就像裹着毒衣的糖果,能慢慢地将敌人杀死。   谢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美丽上海追梦人”
   第A09版:“美丽上海追梦人”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英军半途而废的“飞鱼之战”
雷朋眼镜交了“战争好运”
“耳语行动”影响二战进程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3“耳语行动”影响二战进程 2017-06-26 2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