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一个新纪元的到来
正当颜梅华沉浸于姑苏生活的闲逸自在中时,妻子吕月珍怀上了第一个孩子。1948年下半年,颜梅华和妻子回到上海,他一边画画赚钱,一边照顾妻子。这一年,他创作的《龙虎风云》成为同时期连环画的代表作。
1948年也是国民党政府走向最后崩溃的时期。由于大量发行纸币,物价如脱缰的野马,一日数涨,一涨数倍,上海的民众苦不堪言,谈价色变。有关史料曾作过如下的评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恶性通货膨胀,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另一次就发生在国民党统治即将崩溃的最后几年。这两次通货膨胀都被作为恶性通货膨胀的典型例子载入世界货币史。
然而,对于这样的境况,许多人是没有准备的。颜梅华的三阿姨曾将一个装满崭新纸币的罐子寄放在颜家,当她想起要兑换银元时,满罐子的钱只能购买几只大饼。颜梅华当年的启蒙老师陈光镒更惨。他的生活非常节俭,有多余的钱就习惯放在抽屉里。当意识到纸币大幅贬值,打算换点银元、黄金保值时,却为时已晚。多年辛苦积攒起来的财富已化为泡影。
物价飞涨,币值日跌,纸币逐渐失去了价值储藏的职能。人们拿到纸币后就尽可能马上花掉。颜梅华走在街上,经常看到地上飘落着一张张崭新的金圆劵,票面从壹角到壹佰万都有,却无人捡拾,只有一些小孩收集充当玩具。人们在核算成本、利润时纷纷改用大米、金、银、外汇等单位。上海市场大宗交易,如买卖房屋、地产、机器,都以黄金计价,商品交易甚至蜕化到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
颜梅华交付给书局的连环画稿,开始还以银元计付稿酬,后来改用大米重量计算,再后来每月只能象征性地拿到几个银元,说是先维持基本生活之用。1948年10月,上海突然刮起了抢购风,人们见什么都抢,甚至连锡箔、棺材也在抢购之列。继抢购风潮后,上海又发生了抢米风潮,“一天达27处之多”,最后范围扩展到一切可以充饥的食物。
好在这段疯狂的日子没有持续很长时间。1949年5月26日晚,许多上海市民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个消息:今晚一点钟解放全上海。次日清晨,颜梅华在街上看见许多年轻的军人,胸章上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眼前发生的一切对颜梅华来说,似乎有些突然。他并未意识到,一个新纪元已经到来。
随着人民政府的成立,现实的情况很快得到改善。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的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那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新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也让颜梅华心服。
1950年前后,颜梅华先后创作了连环画《新闺怨连环画》(上下)、《迎春曲》(上下)、《修造镁砖炉》等,从中可以看出他积极创作反映新生活的作品,但对于未来的路怎么走?新连环画怎么画?他多少有些茫然。
第一个女儿霞清的降生,给颜梅华夫妻带来了不少欢乐。孩子呼喊爸爸的稚嫩童音,也让颜梅华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
人民政府没有忘记这批画家。1951年,包括颜梅华在内的一批自由职业画家,接到了华东局文艺处组织他们参加学习班的通知。当时一起参加的还有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应野平以及程十发、贺友直等。这次学习班主要是政治思想学习,为期约两个月。据说,毛泽东还专门找了当时的文化部长周扬,谈到连环画工作时说,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喜欢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要看,你们是不是搞一个出版社,搞一批新连环画。不久,大众图画出版社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连环画专业出版机构。1951年9月,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
1952年7月,新美术出版社在上海成立。同时,上海文化局再次组织颜梅华等这批自由职业画家参加连环画学习班。学习班除了学习政治外,也有些业务学习,如请陈盛铎教素描,顾炳鑫教新连环画创作技巧,广告画家丁浩教速写等。这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社会处于变动之中,许多画家感受到一定的生存压力,既然连环画有一定的市场,政府也比较重视,陆俨少、程十发等许多国画家也加入了连环画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