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伪政府一夜逃散,孙云达上岛抢财
新河镇公泰木行黄家楼是日军重要粮库,常年贮存军粮1000余石,有伪军一个排驻守。自城隍庙据点伪军被县大队消灭后,守库伪军已成惊弓之鸟。郁谦指示强民乡地下党组织抗日民众把这些粮食夺回,并将顾克和县大队黄宝森部留下,一方面帮助夺粮,一方面在三区开展武装活动,接应反攻大部队。
顾克、薛林祥和强民乡地下党支部书记范本宰组成夺粮指挥小组,范本宰任组长。小组发动抗日民众,征集小车400余辆和数百名群众,组成运粮队。
8月21日晚,所有小车汇集挑皮港三官堂土广场。两个班的战士分守新河镇东、西市梢,防阻县城和堡镇的援敌,顾克率短枪队冲击粮库。为配合阻敌援兵,地下党组织民兵挖断了堡镇和县城通往新开河的公路。薛林祥率一个民兵分队在新河镇大街前后放哨,严密监视。22时许,谢志安、顾克借来一把长梯,翻入粮库大院,打开大门,短枪队立即冲进,守库伪军惊慌逃窜。范本宰指挥车队和人员进入大院,把粮食装袋运走。由于组织的小车队无法将粮库中的粮食全部运走,地下党又喊醒附近民众,带上布袋、麻袋、淘箩等,把剩余粮食全部分了,不给日军留下一粒。
夺粮战斗后,夺粮小组分片负责,到群众家里,把粮库夺来的粮食过秤,规定每车推大米或黄豆的,只交180斤;推杂粮(麦、蚕豆、玉米)只交170斤,多余粮食奖励群众。交公的粮食也暂时保管在群众家,调用时领取。夺粮群众喜气洋洋。顾克根据县委书记郁谦和县大队长龚兆麟的指示,与中共强民乡党支部商议后趁热打铁,动员积极分子参军,三天中有100余人报名入伍,其中一部分补充县大队四连,顾克任连长;另一部分成立三区区大队,区长施汉民兼大队长。
夺粮战斗极大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也为崇明县大队和东南警卫团赴崇大反攻打下了物质基础。新兵连区大队的成立为崇明抗日大反攻增添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7日,崇明伪县长刘绳武急雇多艘船只,命令将县城储存的米麦和财货搬运上船。之后,刘绳武和汪伪军刘铁成率伪保安大队匆匆上船,连夜逃往上海。伪工作人员如鸟兽散,伪组织一夜解体。
8月18日,国民党崇明县长孙云达突然率苏海大队和随从共200余人登陆陈家镇。
孙云达曾短期出任国民党启东县长,后被韩德勤任命为崇明县长,但一直没有踏上崇明岛。他曾率一支保安队与国民党徐承德旅等一起进犯苏中四区抗日根据地掘港,被新四军茅珵一师三旅打得落花流水,逃窜浦东后又组建苏海大队,暗中与伪崇明县长刘绳武、驻崇汪伪军保安团长刘铁成来往。
孙云达一到陈家镇,立即召集张向其和陈钧为首的两支杂色部队,编成“崇明县国民抗战自卫团”,简称“崇抗”。张向其大队编为崇抗一大队,陈钧部队编为崇抗二大队,嫡系苏海大队名称不变。由于陈家镇通讯不发达,此时孙云达不知县城伪政府已垮台。他只知道陈家镇、堡镇已经没有日伪军,新开河据点被新四军占领。他急令手下雇100余部小车,将汪伪军留在陈家镇的100余万斤玉米运到奚家港装船,运往浦东换钱。19日,孙云达率部赶赴堡镇,勒令伪镇长范钦尧把日伪留在堡镇的粮食雇车装船,同样运往浦东再捞一笔。此时,孙云达才得到崇明县城伪军逃空、三区已有共产党部队等消息。他气急败坏,命令崇抗一大队和尹思聪中队前往三区“剿共”。他想抢登县长宝座,但又担心新四军在新开河伏击,不敢走陆路。20日后半夜,孙云达率苏海大队登船西航,拂晓时到达施翘河港登陆进城,但让他大跌眼镜的是,从陆路进军的崇抗二大队已先一步进城,占据县政府。孙云达强令陈钧退出并转驻西门,但是陈钧违令进驻军事设施比较坚固的东门一线。
21日,孙云达命令留在三区的崇抗一大队和尹思聪中队迅速赶往县城,命令大队长张向其率其嫡系一中队、四中队守东门,令不大信任的副大队长朱镜渊和参谋长陈企莪率二、三中队和尹思聪中队驻守城外学宫,让其既挡在第一线,又远离孙部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