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上海刑侦总队(刑警803),揭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简称刑技中心)的神秘面纱。在“技术神探”们的讲述中,还原了上海警方是如何通过科学技术的力量打击犯罪,打造上海公安现代警务机制的升级版,维护城市的安全与秩序。他们的故事,远比电视剧更为精彩。
“学霸”云集各有所长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说到“技术神探”,第一反应大多是法医。但事实上,刑技中心除了法医外,还有毒化、视听、枪弹、文检、指纹、电子物证、理化、心理测试、生物物证室等领域的专家。既是警察又是专家,这样的情况在公安系统中并不常见。
目前,刑技中心有技术人员167人,其中高级职称71人,中级职称62人,1人被公安部聘为特约刑侦专家,8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被选为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特长专家,15人被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聘为兼职教官。刑技中心的警官学历都是本科以上,获得硕士、博士学历的警官也大有人在,曾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刑技中心是上海警界的“学霸云集之地”。
为何要配备如此之多的专家?据介绍,除了协助破案外,刑事技术警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科研。由于刑技中心的专家们也是一线警官,他们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转化为科研课题,为刑侦技术的进步提供动力。
刑技中心的硬件设施同样强大,拥有价值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00余件,并在国内率先建成了法庭科学DNA数据库、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和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其中现场勘查信息系统被公安部推广为全国刑技共用系统。
分工协作寻找真相
许多人对神秘的刑技中心充满好奇,想知道刑技警官究竟是怎样破案的。但事实上,刑技警官们通常并不直接破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刑侦部门提供强有力的辅助,迅速缩小侦查范围找到真凶;或是帮助司法机构获得关键性的证据,以确保在法庭上正义能够得到伸张。在所有重大案件的侦破背后,都凝聚着刑技警官们的努力与付出,但由于工作需要,在媒体的报道中,鲜有关于他们的报道,往往一句“技术手段”就将他们的工作一言以蔽之。
在每一起命案现场,首先赶到现场的刑技警官是被称为“标配铁三角”的法医、痕迹与摄录像专家。法医负责对死者尸体进行检测,判断死者死亡时间和原因;痕迹专家是现场的总调度,负责彻底检查犯罪现场的每一处疑点,找到哪些可能成为破案证据的关键物件,并将其送往相关部门分析检测;摄录像民警则负责记录犯罪现场环境,并将无法带走的关键证据精确记录,便于其他部门分析研究。如果犯罪现场范围广大,警犬队则负责外围搜索,利用警犬的嗅觉寻找散落在犯罪现场周围可能存在的关键物证。
在收集到各种物证后,所有的证据将会根据类型不同被送到刑技中心不同的部门加以分析。生物证据、指纹、脚印被分别送到法医室、DNA室、指纹室与痕迹室;爆炸痕迹、燃烧残品、现场污迹等将被送到理化室;毒品、毒药、药剂则被送至毒化室。整个刑技中心如同一条高效的流水线,不断缩小真相的范围,最终提炼出核心证据,这将成为帮助一线侦查员侦破案件的关键。
大海捞针锁定真凶
在刑技中心的诸多“宝贝家当”中,2009年由中心自主研发的现场勘查系统堪称“破案神器”。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三个庞大的数据库,分别是指纹库、DNA库与足迹库,记录着数百万件从“特殊对象”处采集的样本,如果被采集对象作案后留下痕迹,利用这套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锁定目标。
一个典型的案例发生2010年,有人发现水面上飘着一个行李箱,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块高度腐败的尸块。法医在尸检后发现,尸块来自一位孕妇,生前正怀着一个九个月大的婴儿,除此以外线索极少。为了找到真凶,刑技中心警官决定让胎死腹中的婴儿“指认父亲”。在提取了DNA后,经过现场勘查系统的搜索比对,竟然真在DNA库中匹配到了婴儿亲生父亲的基因样本。据调查,婴儿生父曾因盗窃被捕,因此在DNA库中留档,他在上海与一名卖淫女发生过性关系,之后就去了外地。在这位男子的指认下,警方找到了被杀卖淫女的暂住地,经过调查发现房东的二儿子有重大嫌疑。很快房东二儿子就供认了杀人分尸,而理由居然是和被害人偷情后发现其怀孕,凶手以为孩子是自己的,于是杀人灭口。
心细如发智勇双全
对于刑技中心的警官们而言,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与运用精良设备之外,继承老一辈刑警敬业细致、迎难之上、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同样至关重要。在弥漫着尸臭的案发现场,民警们在密闭的空间内往往一呆就是半天;为了拍到一个关键证据,他们可以躺在血水中连拍十多分钟;为了用一个指纹锁定真凶,他们可以在实验室里看上几天几夜残缺的指纹照片;在最特殊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群众,他们也要扑向歹徒的枪口。
2013年的6·22枪击杀人案中,已经连杀7人的歹徒持枪返回了第一作案现场,想要杀掉所有目击者。此时,刑技中心的几位民警正在勘查现场,丝毫不知持枪歹徒正在向他们逼近。在发现大批群众逃向警车称有人开枪后,摄录像室民警温思博决定放下相机下车查看,不料与持枪歹徒撞个了正着,当时两人距离不到四米。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赤手空拳的温思博立即扑向歹徒,而歹徒也举枪射击。一声枪响一片白光后,歹徒射偏了,温思博与其开始搏斗,阻止他继续射击。此时,温思博的四位战友冲了上来,夺走了歹徒手中的猎枪,不料又是一声枪响,歹徒叩响了另一把步枪的扳机,这一发子弹伤了痕迹室民警田巍的膝盖。最终持枪歹徒被制服了,在他身上发现了3把枪支、几十发子弹、两颗手榴弹与大量爆炸物,如果不是温思博、田巍与战友们的拼死拦截,歹徒很可能又将掀起一轮残酷的杀戮。
与犯罪分子搏斗并非刑技警官的工作常态,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漫长的坚守与等待。1981年,一起连环电击杀人案震惊上海,凶手留下一枚指纹就销声匿迹。31年后的2012年4月28日,上海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刑事科学管理中心工程师刘志雄,在查找全国联网的警方指纹库中,突然发现了一枚似曾相识的指纹,31年悬案就此告破,而为了迎接这迟到的正义,刘志雄整整准备了22年,他的身后凝聚着几代指纹专家的心血与努力。
默默奉献甘当绿叶
在每起重大案件被破获的背后,都有着刑技中心警官们的辛勤付出,而低调地成为“绿叶”,已经是他们的习惯。刑技中心的警官们戏称自己干的是“服务行业”,把辛苦留给自己,把荣誉送给别人,但只要正义能够得到维护与声张,他们无怨无悔。
每一位刑技中心的警官,对于自己的工作都有特殊的理解。DNA室副主任平原说,他最大的快乐来自于案件真相印证了他的推理,当所有的猜想被证明为事实,这种满足的感受美妙到难以形容。法医室警官孟航说,在解剖室中,别人看到的是尸体,他看到的是真相,追真相就像追求女生,不追到手不罢休,这是对被害人的承诺,一定要犯罪者被绳之以法。温思博说,有一次出现场,一个长得非常甜美的小女孩被杀害了,看着她的小书包和作业本,感觉特别难受,心想一定要把罪犯抓获,于是为了拍清楚一个指纹,他和同事在血水中躺了半天。把最清楚的物证照片提供给他的同事,让他们能够尽快破案,这就是他的使命。
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理由,支持着刑技中心的警官们坚持着他们高尚的事业。电视剧中的故事固然精彩,但我们也完全有理由骄傲,因为上海同样有一支最优秀的刑事技术团队,正在于无声处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市。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