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细化 静安辐射“一只鼎”管理经验
宋宁华
  两区“撤二建一”了,寸土寸金的老静安有哪些“传家宝”将带到新静安?今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静安”们都提到了对静安印象深刻的一点:优秀的社会管理经验、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尤其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在此方面,老静安多年累积的经验可谓“一只鼎”,未来将延续并辐射放大到新静安。

  这些年来,静安区成立了不少社会组织,“幸福百老汇”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建立之初,上海静安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郑丽君只是看到上海“双白”(白领、白发)人群增多的特点,希望提供一个平台,通过社会化方式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同时为白领创造服务社区的机会。如今,接连成立的此类社会组织已经担起了填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个性化不足、成本过高等难题的重任。

  “两区合并后,社会组织无论在服务对象,还是参与群体等方面,发展空间将更大。”静安区社会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静安区是本市最早发展社会组织的区域之一,为了鼓励社会组织“站起来”,早就推出了“真金白银”的扶持办法,建立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新机制。尤其在去年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一号课题”后,社会组织又获得了大幅发展。2011年以来,一大批制度文件的确立初步实现了该项工作的制度化运行。2012年,共计4449万元的179个项目获得立项;2013年,共计4834万元的226个项目获得立项;2014年,共计3300万元的183个项目获得立项。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由于社会生活中大量的事情都是政府在做,它的弱点已经显现出来。但是如果政府不做,又会“没人做”。有社会组织“接盘”,政府可以真正做政府的事,从繁琐的事物中脱离出来;社会组织由于来源于“草根”,如果有好的机制加以评估,也可以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可以使政府一样出钱,把这个活干得更多更好。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闸北静安今撤二建一设新静安区
开“闸”迎新 “静”候佳音
精细化 静安辐射“一只鼎”管理经验
换新装 闸北社区整治变身“美丽家园”
新民晚报焦点A04精细化 静安辐射“一只鼎”管理经验 2015-11-04 2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