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评委、上海河蟹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告诉记者,今年整体气温偏低,河蟹成长过程中的营养积累不够,河蟹每次蜕壳都需要在适宜温度中增重,若温度持续偏低大闸蟹就难“长肉”。而且,去年是全国河蟹近几年来的最佳“丰收年”,产量创新高达80万吨,大块头河蟹过多,导致价格回落,特别是“大螃蟹”遭遇价格大幅跳水。今年,河蟹养殖户加大放养量,增加水塘里的大闸蟹密度,河蟹自然难长大了。
据初步核算,全国成蟹规格平均下降约10%-15%,尤其是今年大规格商品蟹较为稀缺,对河蟹的高档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是坊间传说的河蟹‘小年’,却是百姓吃蟹的好年头。”王成辉给上海人家算了笔“吃蟹账”,今年市场上普通规格商品蟹的数量较为充足,河蟹的整体价格与去年相仿。去年,买一斤大闸蟹只能称两三只;今年,同样价钱可以买到四五只,一家老小人人有份。
小个子河蟹很亲民,口味营养更出色。据介绍,我国河蟹养殖地区现均采用的生态养蟹技术。即采用:“以渔净水”——养蟹水体,在栽培和保护水体的水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渔业,以净化水环境;“以蟹保水”——实施生态养蟹,保护养殖水环境。由此,构成了我国第一个“净水渔业”的养殖模式。“好水养好蟹,吃口更放心。”王成辉指出,所谓“净水渔业”就是水源水经水产养殖后,其排出的氮、磷小于水源的氮、磷,整个养殖生产过程“零污染、负排放”,就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最终养殖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达到生态平衡。“河蟹养殖不仅不污染环境,而且可以改善水环境。”
经过层层评审,2015年河蟹大赛的“蟹王奖”颁给一只来自江西体重505.6克的雄蟹,而“蟹后奖”则花落358.0克的江苏雌蟹。主办方表示,今后将淡化“蟹王蟹后”这种纯论重量的评选,而多评出优质蟹奖、最佳口感奖等,为老百姓的菜篮子选择提供更多的借鉴。
大闸蟹正上市,百姓吃蟹如何精挑细选?王成辉建议:
■ 不要只认品牌:
随着河蟹养殖技术的广泛推广,全国各地都能养出优质大闸蟹,百姓不必紧盯着“阳澄湖”。阳澄湖每年出产的河蟹只有2000吨,假若仅供应上海市场,每百人也只能吃到3只蟹。因此,高价买回的“精品蟹”多半都是冒牌的。
■ 选好日子:
天气凉下来了,才到吃蟹好时节。9月吃雌,10月吃雄,是指农历。基本上秋凉渐浓,凉到穿上毛衣了,才能吃到好河蟹。
■ 记牢挑蟹四个字:
拎:拎体重,个头差不多的选手感重一点的大闸蟹。
观:蟹脚关节处泛黄的,是成熟好蟹;若是发青,此蟹尚未成熟。
查:查活力,螃蟹眼睛还能“滴溜溜”转,此蟹活力充足。
听:螃蟹吐泡发出“滋滋滋”声音的,生命力旺盛。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