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量即上市数量
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两个很大变化,一是网下机构认购数量增加。这3个新股网上网下发行比例为各50%,由于网下中签率都超过了网上的4倍,这3只新股网下都回拨了20%股份,但即使如此,网下认购的比例还是达到发行量的30%,要高于以往20%的比例。
其次,网下机构认购的新股没有3个月的锁定期,上市首日均可卖出,这样,这3个新股上市数量就是发行量,即东诚生化上市2700万股、顺威股份上市4000万股、浙江美大上市5000万股,上市数量增加对价格显然起到抑制作用。
今天早盘,东诚生化、顺威股份、浙江美大集合竞价分别开盘于26元、15元和11.2元,较发行价26元、15.8元、9.6元涨跌幅分别为0%、-5.06%和16.67%,这与以往动辄50%甚至100%的涨幅相比明显回落,且开盘后也未见市场恶炒新股现象再现,显然IPO新政对首日上市新股被恶炒起到了抑制作用。
抑制市场恶炒行为
分析原因,除了这几家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都不是很理想(东诚生化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4.4%,顺威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61%,只有浙江美大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41%。)外,主要的是IPO新政对新股价格产生影响。众所周知,以往新股上市首日遭到恶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有20%的股份在流通,其余股份虽然本质上也属于流通股,但因有不同期限的锁定期,因此上市时并不能被买卖。“盘子小,就造成游资更容易在其中腾挪。”分析人士指出。如今,IPO新政取消了网下机构认购的新股部分3个月的锁定期,无形中增加了新股上市数量。
上投摩根分红添利债券基金拟任经理赵峰认为,以往3个月的锁定期意味着机构管理人还需要对3个月以后的二级市场价格做出预判,这使得大多数参与一级市场的机构增加了打新债基的风险,尤其是对只赚一级市场的钱,不把战线扩展到二级市场的一级债券来说是背道而驰的,而取消了3个月的锁定期,意味着机构将可以在新股上市第一天就可了结盈亏。因而客观上将增加新股抛售的筹码,从而能抑制市场的恶炒新股行为。
临时停牌制度完善
当然,今天上市的三只新股没有遭到市场恶炒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深交所昨天调整了上市首日临时停牌制度,即当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10%时临时停牌1小时;当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20%时临时停牌至14时57分;当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50%时,临时停牌1个小时,之后继续交易。
分析人士表示,通过完善抑制新股上市首日炒作机制、加强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可进一步引导投资者规范参与新股交易,抑制炒新。尤其是“当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50%时,临时停牌1个小时,之后继续交易”这一条,化解了此前“停牌至14时57分”而造成部分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时间较短的矛盾。事实上,今年3月8日,深交所探索推出新股上市首日临时停牌机制以来,对抑制新股炒作已起到一定效果。统计显示,3月8日以后深交所上市45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21.82%,涨幅明显下降,且新股上市首日以后的走势也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