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垃圾分类的50座公园包括全市的五星级、四星级公园和市、区两级综合性公园,将依据日常生活垃圾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分类:办公区域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餐饮区域分为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两类,并分设两种垃圾箱。游览区域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公园维修、改造的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将实行分类堆放、分流处理,不允许混入日常生活垃圾;公园产生的枯枝落叶等废弃物,不进入环卫收运系统,进行粉碎利用,用于覆盖或深化利用。市绿化市容部门鼓励各公园结合自身垃圾产生特点,进一步增加、细化分类品种。
近年来,本市一些公园围绕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绿色账户”、“绿色讲堂”等活动,包括鼓励市民加入“绿色账户”、参与垃圾分类赠送公园门票等活动。一些公园还在现场为游客们准备了形象生动的宣传册和科普展板、新颖有趣的知识竞赛以及利用废弃物制作成的手工艺品展览等多项活动,向游客们传播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促进市民自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古猗园组织志愿者佩戴标志,担任园内垃圾分类引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