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表示,六点原则是对前不久落幕的东盟外长会未发表《联合公报》的一种弥补。东盟外长会未发表联合文件即闭幕,在45年来尚属首次。
曲星说,在东盟外长会上,越南、菲律宾企图把他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纳入《联合公报》中,把南海问题变成中国和东盟的问题。《联合公报》“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东盟其他国家并不认可这种做法。“六点原则的内容和越南、菲律宾想在柬埔寨东盟外长会上塞进去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当时没有被东盟国家接受的,今天仍然没有被接受。六条原则基本内容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差不多。”
他指出,六点原则中有两点值得关注,即:全面尊重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国际法,以及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国际法和平解决有关争议。
“原则中包括了国际法,是非常重要的提法。”曲星表示,国际法决定领土归属,海洋法决定海洋权益的划分,并不是国家间领土主权争议的国际条约。相关方面希望仅纯粹遵照海洋法,及获取所谓200海里之内的领海权,这和六点原则的精神是不一样的。
曲星认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一个整体,一方面指出了相关方“不应”做什么,一方面包括“应该”做什么。中国从未做出不该做的行动,还积极推进合作。而与此同时,尽管各方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同意在南海问题上不采取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一些国家却单方面开采石油,在非法窃取的岛礁上进行扩建行动。“如果连宣言都不遵守,何谈前进一步制定准则呢?”
他表示,六点原则和中国一贯主张的立场并不相悖,而一些国家的企图并未得逞。
曲星说:“从东盟外长会上的争议,到现在发表的六点原则,这一过程恰恰说明东盟成员国的主流还是要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不愿使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被南海问题引入歧途,这才是问题的最大关键。”
曲星说:“菲律宾和越南利用东盟和中国形成对抗的企图不可能得逞,在南海问题上,他们在东盟是孤立的。”
新华社记者 孙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