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7时半,记者在双阳路靖宇中路口看到了一个早餐疏导点,五六个身着统一蓝马甲的摊贩正在忙碌,马甲上写着“控江社区便民服务”字样。这里一共四五个摊位:卖煎饼和油饼的、卖豆浆的、卖大饼油条的、卖粢饭和油豆腐粉丝汤的。“给我一个葱油饼,加个蛋!”“2块5。”一位骑自行车送孙女上学的老人停下来买了个饼。人行道上还摆了几张小桌子,几个上班族坐在那里喝豆浆。记者也买了碗粉丝汤,4元,内有鸡鸭血、油豆腐、百叶包,满实在的。
卖葱油饼和煎饼的徐遵辉是上海人,住在附近的控江四村。他说,母亲摆了20多年早点摊,做的“山东煎饼”很有名气。前几年,母亲去世,他从企业下岗后,和妻子一起摆出早点摊。以前摆在永吉路、沧州路。几个月前街道设立这个早餐疏导点,老徐就到这里来了。“阿拉还去做了体检,办了健康证。”老徐说,他们用的油是从乐购买的,面粉是从批发市场进的。
记者发现,每个摊位上方都挂着一张“上海市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标明经营者姓名、经营时间(6:00-8:00)、经营品种。杨浦区城管大队控江分队队长郑裕华和两名队员正在现场巡查。他说,像这样的早餐疏导点,控江社区共有4个,3个在室外,1个在室内,共容纳36个摊位、73个从业人员。另2个室外的分别在双阳路辽源东路和黄兴路抚顺路;室内的在抚顺路长岭路,还经营生煎、馄饨、面条等。
据控江街道食安办主任周圣龙介绍,因为周边缺少点心店,居民有在路上吃早餐的习惯,但流动摊贩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控江社区结合创建上海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尝试对无证无照早餐摊进行相对集中的规范管理,从今年5月起,在社区范围内共设立了4个疏导点,“定点定时定人定业态定标识”,同时组织摊主进行体检,还要求摊主保留食用油、面粉等原料的进货凭证,不定时抽查。 本报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