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回来了,听到消息,她满怀喜悦急急回到家中。这次见面仅仅持续了两天,哥哥又走了。
她知道,哥哥是去新四军抗日了。虽然他们家在当地富有千亩田地,母亲家是城中开有银楼的珠宝商,他们不为吃穿担心,但为抗日,她的哥哥、堂兄、表姐早已参加了新四军。她家正处于新四军与日伪拉锯战的南通。在学校她受到地下党的抗日熏陶。
她不想做亡国奴,想要去参加新四军,像哥哥一样抗日。通过学校地下党的安排,她和一位女同学在1945年初春节前,趁家家忙于过年之时,瞒过父母,偷跑了出来。
她们来到路边停放着一辆自行车的茅草棚前,定了定神。见一个人向她们走来,这正是来接应的联络员。接上暗号,她们跟随联络员走了一段路,又被交给下一个联络员。就这样一站站接送,她们被送到县大队。在这,她们与前后来到的几十个人,将由县大队护送去新四军驻地苏中公署。
县城距离苏中公署有40多里路,途中要经过日占区,穿越封锁线,险象环生,只能夜行。行前,他们被告知:跟上队伍,不能掉队、不能出声、连咳嗽也要克制。黄昏,他们悄无声息地上了路。队伍走得很快,过封锁线时,他们一个个弯着腰,快速从战壕或低洼地跑过。这时,她生怕掉队,又怕弄出声响,便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天已是寒冬,可她紧攥着的拳头里还是冒出了汗。这一夜,他们在极度紧张中跑了40里路。黎明时分终于到达了新四军根据地。她的脚打起了泡,走路疼痛难忍,心中却难抑兴奋。
在去苏中公署的路上,当她走到路口,旁边小路上走来一个穿新四军军装的人,她没在意,与他侧身而过。就在一瞬间,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她一回头,那人也同时回过头来。她眼前一亮,是哥哥!真是哥哥!
哥哥穿着军装,站在她面前,亲切、威武,眼含微笑。此时,他在新四军中担任文化干事。哥哥对她一番鼓励后匆忙离去。望着哥哥渐行渐远的身影,她心头有些沮丧。兄妹相见仅几分钟。
她穿上了新四军军装。在填写入伍表格时,按要求将自己改名为:张林。一个具有男性特征的名字。这是为了保护家人免遭敌人报复所采取的措施。
她被安排去了卫校。她时常打听前方的战讯,在心中为哥哥默默祝福。此时,她的哥哥正在新四军第六纵队赫赫有名的52团对日作战。哥哥每一个举止、言谈和身影,都给了张林坚强、信心和关爱。这种战时亲情,转变成她英勇抗日的不懈动力。
抗战胜利了。张林站在后方医院的路旁,欢迎前方归来的部队。她期盼见到哥哥,两眼在队伍中不停来回搜索。这时她猛地看到了52团,急忙打听哥哥。战士们将哥哥的名字一个个地向后传去。终于,哥哥的身影出现了。他也看到了她,快步向她走来,兄妹相见,双手紧握,情感透过泪水洒向对方。哥哥已是连指导员了。战争的磨炼让兄妹情变得更坚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