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世纪老人王艮仲,是在今年5月的中华职教社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会场的社员见王艮老端坐主席台,一个个伸长脖颈,眺望传奇老人。
后来,陆续听说王艮老的许多喜讯。王艮老曾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和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在民建上海市委和上海中华职教社今夏为他举办的110岁诞辰会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周汉民号召“以艮老为榜样,心中装着天下,不求个人私利”;次月,浦东新区政协出版了《传奇老人王艮仲》一书……点点滴滴,令我在景仰中更添几分好奇,开始走近王艮老的传奇。
王艮老成名甚早,但在特殊年代,他遭受不公待遇,却从无抱怨,更不改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女儿王正维多次告诉我,达观是王艮老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也是他走过风雨依然健朗的最大秘诀。
不少人曾向王艮老请教长寿秘诀。他102岁那年在新疆参访,自治区领导也不例外。王艮老答,自己的生活习惯并不符合所谓的健康要求,爱吃黑巧克力和红烧肉,也不做什么锻炼,然而,有这样12个字常挂嘴边,这便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丢得掉”。
司机老杨说,言谈中,王艮老极少涉及个人,更不喜家人宣扬,破例只有一次。那是在几年前,王艮老不知忆起什么往事,兴致勃勃谈起自己在抗日战争将要胜利时,为了国家百废待兴,“辞职下海”,实业救国,筹备资金与人才,并将自己比作“智劫生辰纲”的晁盖。
王艮老的低调一以贯之,以至于对他的记述总是失于简单,只能大略知道一些:
国共合作期间,他身为国民党立法委员,与共产党员合作建立淞沪青年抗日工作团,组织游击队袭击日军,助新四军解决供给不足。抗战中,王艮老执掌的江苏省农民银行上海分行成为唯一未受日伪控制的上海银行。1944 年,王艮老辞去国民党内职位,在南汇滨租田千亩,创办上海首个集体农场,出资修筑浦东第一条公路,组建浦东首个公交公司和电信公司。同时,他凭借与陈果夫、李济琛等人交情,掩护黄炎培等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逃离魔爪,资助抗战烈士子女,帮助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种种义举,被汪道涵盛赞为“江南大侠”,浦东百姓更巧取其姓,赠雅号曰“浦东王”。
最打动司机老杨的,是王艮老对身边人的和善。外出活动但凡留饭,总要问明老杨是否已有安顿,王艮老方肯入席。一年两次去机场接老爷子,王艮老必先伸出温热手掌,与他重重一握。
老杨还忆起一段往事。特殊年代,经周总理过问补发工资后,王艮老拿出相当部分资助旁人。拨乱反正后,他动员民建常委一齐放弃上调工资,将机会让给基层同志。王正维说,父亲一直这样教育她:“我从来是手心向下,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多做有益社会的事。”
建国后,王艮老悉数上交家产,位于南汇大团镇的王宅改作工人俱乐部。1984年,他回到昔日的王家花园,看到陪伴自己成长的三棵大樟树历经300年风霜依然挺拔,情不自禁紧紧抱住,久久不放。
下月,王艮老将离沪返京,参加民建“十大”。从“一大”一直参加到“十大”的民建老党员,王艮老是独一无二,薪火相传,堪以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