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有分量
《艺术家》在去年的第6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就曾大放异彩,之后则一路拿奖拿到手软,并在奥斯卡大获全胜。弥漫在整部电影中的怀旧情绪和文艺风范,勾起了观看过它的大多数观众的浪漫情怀,该片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法国电影。
“一项奥斯卡提名能为一部电影增加800万美元票房,一项奥斯卡奖则能增加1000万美金。”片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做了市场调研后得知,在中国观众心里,“奥斯卡”的名头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因此这些影片的在中国上映,至少能增加50%的票房。“撇开《泰坦尼克号》、《指环王》这样的商业巨片不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不那么商业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在中国就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而《艺术家》在全球票房早已超过两亿美元,可以说商业味十足,我认为中国观众没有理由拒绝它。”
业内人不看好
片方表示,《艺术家》能在2012年横扫各大奖项,就说明了它的口碑效应一直都在延续,“对于观众来说,同样是掏钱看电影,第一选择肯定是口碑好的电影。”但不少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却对该片并不看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影院经理说:“《艺术家》本身非常精彩,但它是一部默片,又是黑白片,可能并不迎合那些习惯了好莱坞弹眼落睛的视觉效果的新一代观众。再说这部片子今年2月份就在北美上映了,经过10个多月的时间,网上流出的盗版视频会令观众流失,影响到影片票房。”
媒体人晓峰也指出,如今贺岁档的影片大多题材严肃、主题悲情,市场亟需的是欢笑和轻松,哪怕电影本身并不那么精致。“从这点来说,《艺术家》中夸张的倾斜构图、诡谲的主观镜头、以及超现实主义特征的心理蒙太奇,这些向卓别林、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茂瑙等老一辈大师的经典致敬的元素,反而因为过于阳春白雪而失去受众。”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