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中心愈发“强劲”
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位于浦西园区的城市未来馆(原南市发电厂)已改建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人们或许不知道,展馆门前广场地下“藏”着一个深16米、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能源中心,负责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所有建筑供冷、供热。“城市最佳实践区能源中心沿用了原南市发电厂取排水管道、防汛墙实体,极大地节省了工程初始投资费用,”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唐士芳说,这一项目以江水源热泵技术为基础,将传统高消耗、高污染的煤电中心改造成了低碳绿色的能源中心。世博会期间,该能源中心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40多个展馆近15万平方米建筑供冷、供热;世博会后,大部分展馆改作他用,能源中心也愈发“强劲”,目前承担着区域内25万平方米建筑冷热源供给的重担;与此同时,能源中心还为45万平方米建筑的冷热源供给预留了空间。
“南市电厂生态改造、低碳能源及区域供能、绿色建筑集成等技术通过世博平台在行业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本市甚至全国相关领域建设所借鉴。”唐士芳说。
“智城”基地绿色先行
位于浦东沪南公路的南汇工业园区内,占地9.8万平方米的“智城”项目正成为世博技术的“集大成者”。“智城规划立项之初正值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南汇工业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闻来告诉记者,在上海世博会展示的几十种新能源应用技术中,“智城”结合实际最终选择了11种,为世博技术在城市建筑领域应用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将于年底交付使用的“智城”让绿色先行。园区内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通过余热梯级利用,使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地源热泵利用浅层土壤地热资源,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热回收新风交换系统让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前与室内引出室外的空气进行过程热交换;地下室内,2000套LED照明系统为车库照明,比普通T5灯具节能30%、寿命提高80%;幕墙材料全部采用Low-E玻璃,在保证美观和自然采光的同时,这种低辐射玻璃热性能优异,可大大降低因辐射而造成的室内热能向室外传递;利用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产生90℃以上的热水,为园区提供生活热水;此外,“智城”26幢建筑的屋顶绿化面积占总屋顶面积的40%,雨水经过滤后收集到雨水收集箱用于灌溉绿化……
喷雾降温“大行其道”
“去年暑假到苏州旅游,惊奇地发现世博会期间的喷雾降温已经‘拷贝’到了苏州乐园。”谈起世博科技,谭女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世博园5大片区52个热门场馆外排队等候区的喷雾降温装置,曾给无数观众带来清凉。
“这项技术在上海世博会的大量应用,给公司带来了发展契机。”上海腾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维森告诉记者。世博会后,公司以环境空间优化为方向,做了大量技术改良工作,以满足不同环境场合的降温、控湿、除尘、提升空气含氧量需求,至今承揽的工程量上百个。在上海,东方明珠、国际金融中心、东方体育中心、虹桥机场出租车排队等候区等公共场所陆续装上喷雾降温装置,这一技术同时“拷贝”到首都机场、苏州乐园等公共交通枢纽、地标性景点景区“开花结果”。 首席记者 薛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