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这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
2003年“非典”事件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而他坚持演出前不吃饭的习惯,也让他的胃病越来越厉害,终致胃出血。后来,他的演出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少,连给孩子交学费的资金也出现周转不灵。2005年初,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他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却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2005年5月,他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从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中拿出2万元捎到贫困山区。
事实上,只要去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这就像滚雪球,不知不觉越滚越大,以致后来力不从心。
他在深圳没有户口,没有医疗保险,房子只有58平方米,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唯一有些档次的衣服,就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2700元,已经穿了10年。为了保证100多个孩子的学费,他省吃俭用,如今因无钱治病,陷入困境。
听到这些细节,朱波的眼睛湿润了。很多人在明知自己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想干的事可能是去环球旅行,或者是和家里人守着过好剩下的日子,或者是赶紧把没实现的愿望完成,完全是一种个人的想法。但丛飞知道自己生命要结束的时候,依然没有停止做善事,在病床上依然想着那些贫困孩子的学费。他实际上,是在用生命完成一个壮举啊!那些非议和质疑,对丛飞是极端不公平的,是极其残酷的。那些非议恰恰证明了丛飞的伟大!所有人都怀疑他作秀,可他哪是作秀啊,养那么多孩子,家里人也没跟他得到什么实惠,这些常人不可理喻的行为,恰恰证明丛飞的伟大!
朱波认为,应该从丛飞身上去发掘一种奉献精神,今天许多人把奉献看成有毛病,但《感动中国》需要让观众知道,我们周围一直都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丛飞的资料送到推选委员们手中,陈小川这样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忘我者,他把爱传递给别人,不计较别人爱的回馈,这是他精神富足之处。毫无悬念,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时,丛飞来到了节目录制现场。
见到丛飞的那一刻,朱波发现,他已经身体极端的虚弱。但他笑容灿烂,和每一个新认识的朋友热情寒暄,和大家亲切合影。那一年朱波也被突如其来的疾病缠身,异常消瘦。细心的丛飞从节目组工作人员那里得知朱波的肾不好,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听说你身体不好,如果有需要,我愿意把肾捐给你。”朱波愣怔片刻,神情严肃地看丛飞的眼睛,看到的是超脱、淡然和认真。这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有多少人能做到像他这样?
丛飞说,在节目录制时,希望能为观众演唱一曲。他当时已经走不动了,嗓子也因化疗哑了,朱波劝道:“不行你就别唱了,我们《感动中国》不需要靠这种噱头来吸引观众。”丛飞却说:“不,我一定要唱。”朱波担心地问:“你行吗?”他说:“我要坚持,我要把死之前最好的形象留给大家。”接受白岩松采访时,丛飞穿着他那套唯一“昂贵”的白色演出服,笑容灿烂地清唱了一曲《送货郎》。
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治疗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在去世的10天前,丛飞和他的父亲向医院郑重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仅保留镇痛治疗。丛飞说:“我希望能把这些费用用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他还提出,去世后捐出眼角膜。丛飞捐献的眼角膜使5名眼疾患者受益。他把自己的歌声,以及曾经带给观众的笑声,都带到了天国,但是他留下了光明,为活着的人们。
对于郭明义,有人称他为“雷锋传人”,有人说他是“郭傻子”,但在《感动中国》节目组看来,他只是一个天真简单的好人……郭明义当选2010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几乎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早在前期搜集人物素材的时候,朱波就觉得,这个一心只想着做好事,不把钱给别人觉都睡不踏实的鞍山人,简直是将“好人”这个词诠释得淋漓尽致,所行善举让人瞠目结舌。“他要是还不能‘感动中国’,咱中国人就都是铁石心肠了。”编导就这么开着玩笑,把郭明义的资料,重重地放进了候选人那一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