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友会在1月28日子夜零时35分为了莫白弟这位59岁的重度残疾人留下如此温暖人心的评论?这要从1月16日最早由“练塘镇团委_青春历练”发布的一条微博说起。
工地事故造成重残
微博的主人公莫白弟,不会上网,更不会玩微博,一不留神就成为微博上的热点人物,他既惊讶,也很感动。他躺在床上,向记者回忆起自己做棉鞋的前因后果。1999年,他在上海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时,正在拆除的房屋突然墙壁坍塌,砖砾将他掩埋,被挖出时,已不能动弹。从此,他成为高位截瘫残疾人,再也不能坐立,生活也不能自理。
卧床制鞋重启人生
老莫不甘心一张小床成为他下半生的整个世界,他一直想用双手做些有意义的事情。2006年,老伴给女儿纳棉鞋,看着她穿针引线,莫白弟好奇心起,“这事我躺在床上也能干”,于是,他开始学做鞋,样式是很有江南特色的蚌壳式。
从没捏过针的他,拆了缝,缝了拆,再加上身体吃不消,几个月后才做出一双棉鞋。最初,他并没想靠纳鞋赚钱,不过,邻居们却认可他的手艺,而他也把价格定得相当低廉,一双鞋只赚两三元的手工费,所以,买鞋的人越来越多,他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鞋匠”。即使后来子女给他买了一台电动缝纫机安装在床边,日产量从过去的不足一双增加到两三双,仍很畅销。再加上一些镇卫生服务中心、区残联等单位的热心人前来“团购”,渐渐地,他的缝制范围扩大到拖鞋、凉鞋和棉鞋,一年能卖掉四五百双。
低价多产打动网友
顾客都劝他提高价格,他坚持到今年才从过去的每双棉鞋12元提到20元,尽管网友们都觉得这个价钱实在太低,哪怕价格提到50元,他们还会毫不犹豫地掏钱,但老莫很认真地说:“虽然每个月我只能拿到重残无业人员的500多元补助,但我做棉鞋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做点事。每天半躺着‘工作’十多个小时,已经习惯成自然。”
练塘镇团委书记倪瑾听说老莫的经历后,希望帮助老莫“过一个温馨的春节”,便于1月16日发布这条微博,号召热心人拨打团委电话购买棉鞋。1月27日晚,微博被青浦民警@青浦警坛小金等转发后,迅速引起关注,一天之内几千条转发量和几百个电话甚至让倪瑾有些“挡不牢”了。
在微博上,网友们纷纷表示钦佩,大多数人都表示有意购买,有的人还提出一次性要买50双,考虑到莫白弟的身体状况,还特意表示“不急,慢慢做”,也有网友建议“希望有持续的帮助,而不仅仅是这几天起蓬头的订单。谁有物美价廉的原料和工厂里淘汰下来的比较好的缝纫设备,请联系他吧!”还有人主动愿意帮老莫开网店、搞外贸。对此,当地残联和团委都很高兴,正在考虑更周全的方案,有望借此带动一批重残人员居家就业。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