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厉行节约,新风蔚然,民众称道之余,又担心是否还是一阵风。
代表委员在讨论中列举了各地不少铺张浪费的事例,在困难群众仍为数众多的今天,用“触目惊心”形容真的毫不为过。为什么就没人心疼?原因一点也不复杂:取悦的是“上家”,得益的是“自家”,埋单的却是公家。
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出现“舌尖上”“轮子上”“楼堂中”各种浪费现象,背后是少数公权力对集体乃至社会资源的滥用。民众的担心,正表明反浪费根子在领导干部。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不能让这些慷公家之慨的败家子,败了自家﹑败了公家﹑败了国家!
正如习近平同志批示指出,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等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根治公款浪费的顽症,靠党员干部自觉自省,更要靠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还要靠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保证现有制度的严格执行。
要靠制度,让浪费者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