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张慧打通了远在无锡的丈夫手机:“告诉女儿,妈妈年初五回来抱她……”
寒风中提前等待
天上飘着雨丝,阵阵的寒风中,记者上午驱车150公里,来到洋山深水港LNG码头采访。正在现场值班指挥的上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建悦介绍,从马来西亚开来的这艘巨轮“申海”号,里面载满了零下162摄氏度的液化天然气,经过气化后,将达8500万立方米,通过海底输气管道向上海供气。按照冬季日均输气400万立方米来算,可确保一半上海市民20天的生活用气。
中午时分,张慧与同事在码头等着“申海”号的靠泊。“天然气属危险品,运载船舶特别注重安全,通常会选择受潮汛影响小的中午时间段靠港。一般在码头停靠24小时左右,但因为凌晨时段洋山港会受到潮水影响,船上的导气管和码头上的输气口水平高度会出现上下偏差,实际作业时间常常只有11个小时左右。所以我们一般都提前等在码头,尽量缩短船舶候检时间。”张慧向记者说起了LNG船舶通关的不同之处。
20分钟完成核查
远处,“申海”号缓缓靠近码头。等稳稳停住,完全具备作业条件,已是下午1时30分。5分钟后,记者随张慧和她的同事李晔极登船,另一位同事向元恺则留在梯口监护。和英国籍船长罗伯简短交谈后,张慧和同事就开始了入境核查,了解船舶情况,核查护照、海员证等各类证件(见图 姚佳麒摄),整个过程耗时20分钟。
3时许,“申海”轮与码头的“对接”作业开始,岸边的4根蓝色导气管正缓缓伸向船上的输气口。工人们上船作业,张慧帮同事核对每个人的登轮证件,天然气码头对上下人员的限制较多,鞋子不能带有金属物质,对讲机要能防爆的,手机、照相机也严禁使用。所以张慧检查得很仔细……
觉得亏欠了家人
张慧是名“80后”,2008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后进入上海边检,被分配至离市区最远、条件也最艰苦的洋山边检站工作。女警官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和丈夫小毛结婚两年多,如今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由于工作忙,平日大多是丈夫照料女儿。今年春节,张慧有任务要留下来,丈夫只能带着女儿先回老家无锡。张慧总觉得亏欠了家人,小毛却很理解妻子:“岗位离不开你,等你完成任务后,我们全家再补吃一顿年夜饭。”
本报记者 江跃中 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