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公车私用
汤嘉琛
  汤嘉琛

  春节长假期间,公车私用的话题持续发酵。云南红河州委宣传部长微博晒车牌号,主动要求公众监督引围观;广州南沙区城管分局值班队员开执法车到农庄用餐,经网络曝光后被停职;湖北钟祥一财管所长开公车上坟,遭网友曝光后被免去职务……每一则与公车有关的新闻,都成了引发舆论热议的焦点话题。

  人们关注公车私用乱象,是因为那些“私奔”在拜年、应酬、旅游、送礼之路上的公车,烧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车轮上的腐败”看似寻常,由此造成的浪费却不容小觑。从各中央单位公布的“三公”数据来看,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在庞大的“三公”支出中占大头。这其中,有不少支出都与公车私用现象有关。

  对于公车私用现象,公众已经表现出强烈的监督热情。近两年,每年春节期间都有网友发起“随手拍公车私游”行动,号召大家用手机曝光违章使用的公车。据新华视点报道,前不久,一名北京小学生建议给公车上红牌以便接受监督,被数万微博网友转发。但现在的问题是,公车私用现象虽遭民众诟病已久,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办法。

  正因如此,要想遏制“车轮上的腐败”,就要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公车私用。现阶段,对公车的监督以内部监督为主,主要依据是中央有关部门的文件。让每天都在享用公车的人去监督治理公车,加上惩治力度偏轻,很容易让监督变成走过场。监督公车乱象,内部监督要更给力,同时还应激活社会监督、媒体监督与网络监督的活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这一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有一些人认为,给公车挂红牌、安装GPS等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车私用问题。但必须强调的是,目前监督公车私用滥用的手段,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多一种监督渠道,多一种公共参与的方式,公车私用者就会多一份畏惧。如果民众对公车的监督能够与严厉问责挂钩,这样的监督必然能形成有力的震慑。

  当然,要想有效治理“车轮上的腐败”,除了完善监督机制和渠道,更应该在推动公车改革方面做文章。只有将公车消费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车私用。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其一,将公车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逐步降低公车保有量;其二,要进一步压缩和削减公车购置与运行的预算,并将公车购置和使用情况纳入政务公开的范围。

  全国两会近期即将召开,整顿公车消费必然再度成为焦点议题。我们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就整顿公车消费和推行公车改革的问题,积极地建言献策,为更好地监督公车创造条件。民间社会在监督公车方面有不少的建议和设想,有些地方也有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些都应该成为两会上的话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阳光天地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周刊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4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公车私用
方法要对头
零起点教学还需看穿“抢跑”谎言
屎壳郎的春天
戴了口罩放“P”
过度医疗背后的“理性”
新民晚报评论A04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公车私用 2013-02-21 2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