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捷老人见面,记者非常期待,可能于老人,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共同关心着贵州大山里的失依儿童。自记者前年10月报道贵州纳雍县失依儿童伊始,83岁的南捷便给文中写到的十几个孩子多次寄去书籍、玩具和衣服,今年春节前还分别给他们寄去明信片和压岁钱。从他的儿女口中得知,老人关心西南地区的贫困儿童已有多年,每月8000多元离休工资几乎全用于此。
做好事犹如“地下党”
见面落座,老人没有太多客套话,讲的都是“那些孩子们”的近况。老人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声若洪钟,看人时目光热情而坚定。刚刚聊了一会,老人就起身从房间里搬出厚厚一大本册子,里面一页页贴满他给孩子们寄的包裹单复印件、采购物品清单、孩子们写来的信件和当地老师寄来的孩子们的照片。
这本详细的资料,也令女儿女婿和儿子媳妇开了眼界,别看儿子媳妇和老人住在一起,却也没看过这件宝贝。“他解放前是中共地下党员,现在做好事也是‘地下党’,从来都是悄悄地,不和我们说。”媳妇笑言。
“这都是孩子们给我写的信,看,这信写得多好!”老人家展开贵州纳雍县糯克小学一名失依儿童的来信,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奉献爱心长年不断
老人对西南山区有着特殊感情。1949年,他随刘邓大军奔赴大西南,后转到重庆,一住就是40年,为西南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原名刘全兴,因是地下党员,改名为南捷,意为“给南方带去捷报”。离开重庆后,他去了安徽马鞍山,1998年回到上海。在马鞍山时,他便开始了爱心活动,先是资助贫困大学生,后来开始关注云南、贵州和四川山区的贫困儿童。
“看到西南大山里的孩子还过着那么苦的日子,我心里难过啊!”老人抚着胸口说。他按照报道中孩子们的需求去城隍庙采购玩具,去书店选合适的书籍,再分别装箱,用小车拉到邮局去寄。80多岁的老人,双腿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女儿说,带他去旅游时,他走上半个小时就会累,可给孩子们买东西,他常常早上9时出去,中午12时多才回到家。虽然儿女非常支持他做好事,却也为此担心不已。
可老人不管。“看,这是我这次去城隍庙最大的收获。”老人从一堆玩具里抓起一个打气筒,像个孩子般天真地笑了。原来,上一次他给贵州一个男孩买了只皮球,到邮局邮寄时,却被告知必须压瘪了才能寄。老人细心,把球先留下来,又去城隍庙小商品城里淘打气筒,准备一起寄去。
8000元离休金不够捐
春节前,女儿女婿特地从南京赶到上海看他,给了他1000元零花钱。老人家笑了,顽皮地说:“他们经常给我零花钱,这样我才有钱给孩子们买东西,光靠我的离休费还不够。”
他到底资助了多少孩子,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在这上面,他自己都不清楚。儿子工作忙,媳妇陪伴老人的时间多,她只知道老人家不是出去给孩子们买东西,就是整天“猫”在屋里写个不停。有一回,她给老人泡了一壶茶放在案头,嘱咐他要趁热喝。过了好久她去看,茶动也没动,老人家还在埋头写信。她疑惑地问:“你怎么不喝呀?”“我没时间!”老人一句话,把媳妇给逗乐了,“他80岁,比我们还忙。”春节前,老人又给贵州23个孩子写了回信。他知道,除了钱和用品,这些孩子们更需要关心、鼓励和指引。
做好事让他在小区里有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走在小区里,经常有人过来说‘爷爷您好’,有的还过来抢着帮忙拎东西。”老人说。他住在黄兴花园,居委会对他非常关心,逢年过节总不忘慰问,每年他生日还送来生日蛋糕,社区医生每个星期也会上门量血压。老人家的心是一块纯净的水晶,只感受得到身边的正能量,并觉得应该将之传递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