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卡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随着印刷工艺、技术、材质的不断发展,贺卡的用材和制作也越来越讲究,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贺卡已发展到相当华丽的程度。制作工艺上也不是一般的彩印,而是采用经典艺术卡纸、烫金、烫银、轧凹凸、开窗、折叠、UV上光、覆膜,直至植入电子芯片,会奏音乐和会讲话的有声电子贺卡也应运而生了。真是制作越来越精美,成本也越来越昂贵。一份贺卡渐渐演变成追求时尚和身价的象征。
每年,我会收到不少来自国内外亲戚、朋友、客户寄来的贺卡,同时我也会给客户和朋友寄上贺卡。这些贺卡中,偶尔会有让我眼睛一亮的作品,那往往是朋友们自己精心设计的。
1995年,正是公司开创的第一年。我想:自己也应该设计一份“独一无二”的贺卡了,一来藉此告知亲朋好友公司开张大吉,二来也可与客户进行联络沟通。但用什么理念来设计表达呢,一时没有头绪。
有一天,公司财会带着刚满周岁的小孩来公司玩。小孩刚学步,蹒跚地走来走去。看到此场景,一个灵感油然而生。当即,我就将这个小孩胖乎乎的光脚丫子的“学步”,拍摄了几十张。然后选择了其中的一张,设计了第一份自制贺卡,还配上一小段文字:“今日一小步,明日迈大步,让我们同行。”这张贺卡表达了对本公司及朋友们的真诚祝愿。朋友们收到后,都说“非常可爱啊”,“非常喜欢啦”,纷纷给予好评。
2003年末,我准备设计2004年的贺卡了。但有一个问题横亘心头:“2004”有“4”,而“4”这个数字,在一般人的心中似乎有些忌讳。你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个数字人们也往往“回避”的。如有的办公楼和住宅楼,就将“14楼”改成了“13B”。但“2004”的岁月之数可是回避不了的呀!
怎么“解掉”这个“4结”呢?抓抓头皮,苦思冥想,还是没有思路。干脆,打开音响,听听音乐吧——音乐总是能激发我的灵感。嗨,还真灵,在音乐声中,我忽然想到:这“4”在乐谱中不是“发”音嘛!假如把“2004”中间两个零(圆点)“跳”到“4”的上面,不就成高音的符号了吗?这样,“2004”就可高歌为“来发”——“真是太棒了(见图)!”我不由自己赞了自己一句。经过一番设计,配上当时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同唱一首歌”,“2004”就成了一个绝好的口彩!
到了2008年。这年是农历鼠年,也是奥运年,我国的110米跨栏项目是当年的亮点。于是我设计了一幅老鼠跨越“2008”的画面,既生动又点题。十几年来,我坚持自己设计贺卡馈赠亲朋,每年都收获到喜悦。
每当贺卡寄给朋友们后,总会得到他们的反馈和赞许。朋友还会十分珍惜地将我的贺卡搁在书架上或案头上,作为新年的陈设,点缀节日的气氛。有时到朋友或客户处,见到自己的贺卡受到如此礼遇,心里美滋滋的。有一年,我设计贺卡时间晚了一点,有位客户朋友打电话来,问怎么今年的贺卡还没收到,并说,他将我每年寄去的贺卡一个不落地保留收藏着呢。感动又增加一分!
值得一说的是,每年我收到的贺卡,也颇有一些独具创意、回味无穷的。如沪上知名广告人邵隆图先生,曾专程送来存放贺卡的收纳袋。袋面上用简、繁两种字体设计了“爱”与“亲”二字。表达了“爱”要有“心”,“亲”要常“见”的理念(繁体字中“爱”字有“心”,“亲”字有“见”),既明了又深刻,令人深思。
年年岁岁,贺卡贺年,让这一传统的载体时尚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