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业内人士担忧微电影沦为“伪电影”
~~~——业内人士担忧微电影沦为“伪电影”
~~~——业内人士担忧微电影沦为“伪电影”
~~~——业内人士担忧微电影沦为“伪电影”
~~~——业内人士担忧微电影沦为“伪电影”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纯净派”日益稀少广告商成为“宿主”
——业内人士担忧微电影沦为“伪电影”
  近一年来,微电影,这一web3.0时代下兴起的,适合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的电影新形式,成了互联网上的热门。电影爱好者、广告公司、视频网站纷纷加入制作微电影的大军,各种微电影节也随之出现。但细心的影迷发现,当微电影和商业过多地“搅和”在一起的时候,它已经逐渐背离了当初贴近生活、发掘人材的初衷,逐渐沦为商人们用来赚钱的“伪电影”。

  变身高级广告

  业内制作人刚子,当年曾被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感动到掉泪,但如今随着赤裸裸的商业品牌植入,他觉得微电影已经成为披着电影“画皮”的超长广告。刚子坦言,出于广告主的追捧,越来越多制作公司已将微电影视作高级广告的代名词,刚刚火起来的微电影,正面临被商业绑架的生存之忧。连大师王家卫都“下了海”,携影帝张震和超模杜鹃,拍摄了某洋酒品牌投资的微电影。制片人小月说,最近扎堆冒出的微电影中,像初期的《父亲》《红领巾》那样纯净的作品越来越少了,“观众不是被男主角手上几分钟就看一次的腕表闪瞎眼,就是被女主角几分钟换8套的品牌服装疲劳轰炸。”他告诉记者,一部以植入广告为目标的微电影,用流水线式的拍摄方法半个月就能完成,“上次一家饮品公司找上我,他们拍摄的五分钟微电影里,饮料品牌出现20多次,正常观众看后肯定要骂啊!”

  概念大大透支

  举办了3届大学生微电影节的腾讯网工作人员无奈表示,现在确实是有越来越多的微电影带有鲜明的广告性质。“不少厂商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就会花钱邀请导演来拍摄品牌推广短片,导致网络微电影的水准良莠不齐。”有些导演无视影片的艺术水准,为了博人眼球,将怀旧、青春、亲情等元素生搬硬套。那些不符合技术标准,却打着“微电影”招牌的广告片,不仅让网友产生审美疲劳,也透支了微电影的概念和价值。资深媒体人Wancy说,为广告商服务的微电影,其创作、生存在极大程度上依附于广告市场和广告客户,导演的自主性少,以至于坚持个人原创风格的年轻人渐渐销声匿迹,“有些理想化的年轻导演甚至拒绝在网络上公布自己的电影短片作品,而选择在各城市电影放映室或咖啡店办导演交流会。”原本期望能够通过这一新兴方式展示艺术才华的人,正与这个平台渐行渐远,这不能不说是微电影的悲哀。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 /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阅读/连载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0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城外传真/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专版
“纯净派”日益稀少广告商成为“宿主”
“来真的”还是“玩惊悚”?
章子怡当歌赛评委要向那英姐取取经
魔幻电影《白狐》开机
今晚电视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3“纯净派”日益稀少广告商成为“宿主” 2013-04-08 2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