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之际,四大顾问姚明、胡荣华、孙雯、范志毅,一个个的,都为我们手写了祝福语。姚明最搞笑,因嫌自己字儿不好看,很少写字,充其量,也就签一个名儿。但这一次,他却一改常态:“让我好好练一练,给你们周刊手写几句……”临了,姚明不忘调侃自己一句:现在,我英文比中文写得好,看来真得练练书法了……
说了那么多,无非想表达一种谢意。感谢我们的顾问,感谢很多人,尤其是我们的读者,长期来对体育新闻版的关注和支持。还记得那次2009年报社的80大庆吗?体育部举办了“我们的第一”晚报自复刊来体育新闻报道大评选,结果,读者当中有写诗的,有谱曲的……总之,让我们好生感动,发誓今后一定好好写稿编版,不枉那些每天都坚持掏钱看我们体育报道的人。
好在如今,资讯更发达了,互动更容易了。除了报纸,我们还有新民网的体育频道,还有新浪的新民体育微博……所以,我们的每一篇报道,可以更快让您阅读到,或让您产生共鸣,或让您有话想说,总之一同参与,一起交流呗。好的点子,好的线索,一定是来自基层的,一线的。欢迎提供线索,让我们更多走转改。
体育,已不再只是比分,只是竞技了。体育,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民生。所以,在我们每周一期的《运动汇》里,我们聚焦的是体育,但汇集的绝不仅仅只是赛事,而是上海的精品赛事,以及赛事背后的人与事、竞技幕后的情与感、比分过后的思与虑……
体育,是一个大平台,因为从不缺热点的明星与话题,所以总容易让相识的,或不那么相熟的人们,在短时间之内,就无拘无束,开心聊到一起、说到一块儿——而这,难道不正是运动之魅力?
就像刚刚过去的一周,体坛发生了两件大事:郑州的碧波池里,曾经反目的孙杨师徒出战全国冠军赛,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演“冰释前嫌”;远在澳门威尼斯人酒店的邹市明,则在中国甚至世界体坛,刮起了比金腰带更疯狂的“明旋风”……而这些,其实也都不过是表象,闹猛背后呢,又有怎样的思考与借鉴?且看体坛版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还有,油菜花黄了的季节,伴随轰鸣的马达声,F1中国站的脚步声近了。上海F1十年,让我们听上海久事公司老总姜澜等人说说台前幕后事。
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