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3年06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愿每一位行人都有绿荫蔽护
林明杰
  林明杰

  还在埋怨天怎么总是不热,天一下子就热了。微信上看到一幅漫画很应景:一只从户外回家的玉米,被晒成爆米花了。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看到外国人在大热天都穿得西装革履感到非常诧异。这么热的天,他们怎么穿得住的?后来明白,只要一直呆在有空调的车和房间里,我们穿成这样也没问题。

  那时候,我们极少有私家车,也极少有空调,夏天过得很不容易。每天一身臭汗挤公交,在蒸笼一样的车间或办公室里挥汗如雨,这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城里人的经历。

  如今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城市里大多数室内公共空间以及大多数人家里都有了空调,还有相当多人有了自己的车。我听过不少人表示现在的夏天比过去好过了。然而,这种感觉是虚假的。

  试想,有那么多空调、那么多汽车在向户外喷着热气,这座城市的户外气候一定是比过去更闷热!路上的行人以及等候公交的人们,实际上承受着比过去更难熬的酷暑。

  昨天,我行走在又闷又热的户外,望着雾霾迷蒙的天空,心想,“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拿来形容酷暑行人,远比形容清明时节避雨的人更为贴切。

  上海有几条老马路,夏天最能体现其优越性,因其两侧梧桐遮天蔽日。好多年前,据说有一位官员嫌某条街上的行道树遮挡了商铺景象,竟下令移除了许多。我想,这位爷一定是空调里呆久了忘了人间炎凉,需让他三伏天在没有树荫的马路上走走,晒晒太阳,有助恢复记忆。

  现在有的新建居住区,房子建得洋气,草坪造得大气,就是沿街的树种得太小气。为那些每天必须从家里出来,走上一长段路才能到达公交车站或地铁站的人们想想吧。

  如今的商业街很少有像淮海中路那样的树荫了。为那些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来上海逛马路的人们想想吧。

  也有的地方,树是种了,但种得华而不实。种树首先要为行人着想。

  城市的规划者、决策者,在这个酷热的夏天,不妨抽点时间走出轿车,走出办公室,到马路上来逛逛,到公交车站候候,到地铁挤挤,然后再回到清凉的办公室设计规划,思路一定益发清晰明了。

  愿以后的岁月里,每个酷热的夏天,每一位行人走在这座城市大街上的每一步,都有绿荫的蔽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市场之窗
   第A26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6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7版:广告/地产资讯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5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6版:广告/新民楼市
食品安全黑名单有助社会共治
愿每一位行人都有绿荫蔽护
校长,装空调
脸红
上海天气预报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愿每一位行人都有绿荫蔽护 2013-06-20 2 2013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