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突然就热了,可是大学生还没放假,于是,关于宿舍该不该装空调的讨论,又一次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
顶着高温复习迎考的同学们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展示各种防暑降温的绝招。男生“以天为被”在宿舍楼的楼顶天台挂上蚊帐、打起地铺;女生斥巨资“组团”住宾馆;有的在风扇前挂上两瓶冰享受“凉风习习”;有的买回个大冬瓜抱着入睡;还有人将日常积累下来的80多个矿泉水瓶灌满水码放整齐后铺上凉席,清凉消暑的水床羡煞隔壁寝室的兄弟。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赋词一首,隔空向校长喊话——莫说心静自然凉,进寝室,桑拿房,辗转反侧梦难香;汗湿裳,床板烫;校长,装空调!重庆两所大学的校长已经给出了说法,电力增容、改造线路,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作好准备。
这个夏天,空调成了大学“硬民生”。
网上的讨论照例是两极分化,反对者搬出“娇生惯养”论,觉得大学生连这点苦也吃不得,今后怎么去奋斗?学长学姐不也是这么过来的,怎么轮到你就诸多要求呢?
支持者同样义正言辞,空前一致地吐槽“无论科技多么进步我们还是要过苦日子,因为当年就是这么过的”这种逻辑。
时代在变化,人的需求也在相应调整。由于温室效应,这些年夏季高温日越来越多。再加上空调普及化,人的抗热能力大不如前。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大学生们在宿舍里“蒸桑拿”,的确说不过去。物质充裕的年代为什么非得忍受艰苦的条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用原有的标准衡量如今的大学生恐怕是不公平的。
装空调一劳永逸,客观条件暂时不允许的话,起码得安装电扇、通宵供电,学生们要求的“人性化处理”听上去并不过分。现在大部分寝室都是高铺位低书桌,床铺离天花板比较近,一些寝室里便没有安装风扇。笔者以前寝室的天花板上有一台吸顶的台式风扇,但能覆盖的面积太小,基本属于开了白开。
给寝室装空调,至多就是改善生活条件,是实力问题,离“贪图享受”远了点,和“艰苦奋斗”“个人品质”不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