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近24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缩和生态游憩空间缺乏等多重压力。推进以郊野公园为重点的大型游憩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自然风貌,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郊区功能发展,促进城乡发展战略转变的重大举措。
郊野公园(Country park)是指“位于城市郊区、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园”。
按照规划,本市将聚焦自然资源较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优先选择毗邻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的地区,优先选择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在郊区初步选址21个郊野公园,依托原有农田林网、河湖水系等自然肌理,保持江南水乡村落的文脉特色,立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给自然留下更多生态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优质良田,给市民提供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借鉴国际郊野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升上海郊野公园规划水平,青浦、松江、闵行、嘉定区政府以及长兴岛开发办,今年3月先后启动公园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吸引了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17家知名设计机构参与,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国际方案设计。目前,5个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已在相关区政府(管委会)的主导下基本结束。市规土局也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在为试点基地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将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保障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