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微电影领军人王国平
胡悦琳
■王国平在为《八仙南通寻根记》演员说戏
■工作间隙留影
■王国平和爱犬
  ◆胡悦琳

  从3至5分钟的MV到15至30秒的广告片,从5至10分钟的形象片到15至30分钟的微电影,甚至还有更微小的诗歌MV、片头包装片、社会公益片……近三十年来,王国平一直钟情专注于一系列短小精悍的影视样式的发明和拍摄,将微影视玩转得得心应手又出神入化,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发明新的影视样式,充实自己的艺术生活。而他的头衔也从前几年众所周知的中国MV创始人进阶成了今日的中国微电影领军人物。下周,王国平一年半前为东方绿舟创作的旅游系列微电影即将开拍,而他的另几部借鉴微电影形式的最新城市形象片也正在筹拍。

  1  热爱创造

  从小立志当发明家

  从小时候起,王国平就立志要当一名发明家。小学时代,他痴迷绘画和摄影等影像艺术,好想象和小发明,会装配照片放大机、半导体收音机及日光灯,能刻制塑料片宫灯等,还发明了土制幻灯机,异想天开地用塑料糖纸来替代幻灯片放映,效果意外奇特。中学时,他爱好文学写作,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与成年人一起考入上海市青年宫创作评论班,业余学习文学理论,开始发表习作,还经常主持和组织主题班会及学校联欢会。大学起,他开始痴迷电影,专攻电影理论,还创办校影视协会,毕业论文《论诗电影》破天荒地发表于《当代电影》。

  1986年秋,在未受任何海外MV的影响下,大学毕业分配进上海电视台工作刚一年的王国平推出的导演处女作《金色的旋律》就开创了中国MV先河。1993年3月25日,中央电视台开办第一个MV栏目《东西南北中》,第一期第一个节目即是王国平导演的MV《初春寄语》。在节目中,王国平还作为中国第一位本土MV导演正式亮相荧屏并接受专访,有媒体称是“王国平的MV宣告了中国大陆本土MV的诞生”。此后,王国平一发不可收,拍摄了一系列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MV共三百多部,开创了中国MV多项“第一”,现在的许多70后和80后都说:“我们是看着王国平MV长大的一代。”

  之后,王国平又发明了中国大陆第一盒卡拉0K录像带。1992年,他创立了独一无二、绝无先例的电视样式——电视哲学剧《现代人》。1993年,再开创全新的电视样式——环保风光音乐剧《青春梦旅》。1995年,勇于创新的王国平大胆将MV与电视剧进行嫁接,首创中国第一部MV剧《风情石库门》,用音乐和视觉语言生动展现海派文化,全剧50分钟无一句对白和旁白,瑞士第35届金玫瑰电视节秘书长皮尔瑞赞其为“世界一流的电视片”,组委会破例为王国平举办了个人作品国际研讨会。

  2  寻根溯源

  微电影源于故事类MV

  王国平曾先后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优青年文艺家”,被中国视协评为“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家”,被人民日报《环球人物》评为“影响新中国六十年新生活60人”。而王国平创立微电影的前瞻性和原创性并非是意外碰巧或心血来潮,它是王国平二十多年来对试听样式不断创新和长期探索的结晶,“微电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它只不过是盗用电影而炒作的一个概念,它其实就是有人物有情节的MV或广告片、形象片、故事短片。简而言之,微电影就是主要依靠互联网、3G手机、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各种新媒体播放并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观看的视频短片,其相对完整的故事性,虽微乎其微,却类似电影,它是微时代网络经济推动发展的新产物。”

  在王国平看来,故事类MV有“小电影”之称,小即微,短短三五分钟,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就像一部浓缩的电影故事片,若去掉歌手演唱的少许画面,那与今日盛行之微电影几近一致。

  王国平最擅长拍摄故事类的MV,廖昌永的《母爱》、韦唯的《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周艳泓的《又见茉莉花》等作品,堪称故事类MV的经典。

  早年王国平在为宋祖英拍摄《东西南北兵》MV时,摒弃了“飞机加大炮和行军加队列”的军旅题材固有模式,创新地运用微电影的表现手法,生动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宋祖英扮演的文艺兵下连队体验生活,在朝夕相处中与连队指战员结下了深厚友谊。一次野营拉练中,一位小战士为抢救跌倒的宋祖英而摔下山坡英勇负伤,文艺兵由此深感内疚。下生活结束时,宋祖英手捧战士们签满名字又饱含深情的军用水壶,含泪与战士们依依惜别。该片荣获第二届全国军旅音乐电视大赛金奖和导演奖及演唱奖等。

  3  上海色彩

  中国第一部城市微电影

  2003年,王国平受邀执导上海城市形象片《L0VE上海》,短短一分钟中,他设计了一个爱情小故事:一位外国少女游客与上海帅哥在石库门弄堂,因一只摔落的风筝邂逅并一见钟情,最终相爱结婚,伴随着他俩爱情结晶的诞生,一家三口在世纪大道上快乐地放飞风筝。浪漫故事见证了上海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尤其是男女主人公在弄堂骑车驮人吃油条的细节和少女新民乐队及外国爵士乐队凌空在浦东摩天大楼前演奏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上海味道和现代气息。

  2006年,王国平开创了中国第一部旅游系列微电影《八仙南通寻根记》,共八集,每集15分钟,该片赋予每一个“八仙”不同的“海归”身份,以此来贯穿每一集。从微电影的风格来看,《八仙南通寻根记》完全是一部草

  根化的喜剧微电影,它几乎糅合了所有微电影的元素和手法,巧妙地将景点融于故事情节之中,通过穿越时空来演绎人文历史并对话现代与前朝,其风格更是集上海滑稽戏的幽默、美国肥皂剧的荒诞、香港电影“无厘头”式的搞笑于一身,堪称旅游微电影的标杆作品。

  如果说上述二部片子,仅仅是王国平尝试摸索微电影这一样式的小试牛刀之作,那真正将城市微电影推至至高境界的,则是他于2007年编剧并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城市微电影《上海色彩》,该片曾荣获上海电视节“S0NY杯”高清电视大赛城市宣传片一等奖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百家奖”一等奖。由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等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委对该片作了如下评语:“《上海色彩》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思,换一个角度看城市。全片以一条故事线贯穿始终,以现代创新手段将上海色彩点点滴滴呈现在人们面前。全片色调控制独特,包括夜间光影繁复变化,令《上海色彩》脱颖而出。”

  4  爱犬伊诺  

  工作伙伴和灵感来源

  王国平有一条爱犬,名叫伊诺。王国平与伊诺感情纯粹、深厚、自然,甚至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伊诺还经常在王导的片中客串出演,其表演水平令人称奇,如在拍摄《三毛流浪记》中,王导只需要交代伊诺一遍,它便心领神会,精准到位。伊诺还有乘小车兜风的癖好,于是每到深夜,当王导完成工作后,便要驾车带着伊诺从浦西开到浦东,伊诺将半个身子伸出窗外,任凭毛发吹散。

  伊诺对王导的依赖,在外人看来也不可理喻,每一秒钟他都要王导陪伴。无奈,王导曾放弃了许多出国拍片机会,而在国内片场,王导指挥千军万马,它则像小导演一样也坐在导演椅上。开策划会时,它要伴其左右,侧耳聆听。后期制作时,它更是寸步不离,搞得王导哭笑不得,便特地做了一个布袋,把它放进去后挂在胸前,如此,他俩便合二为一,大家都笑王导成“澳洲袋鼠”了。虽然麻烦和累人,但王导却非常享受这种生活。

  王导充分利用工作余暇的碎片化时段,经常牵着伊诺漫无目的在城市中散步溜达,由此意外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新景观、新视角,也为拍摄微电影提供了许多新颖独特的画面。伊诺已完全成为王国平的工作伙伴和灵感来源,几乎在每个城市形象片中都有伊诺的身影,从嘉定到松江、从浦东到卢湾,伊诺在片中虽一闪而过,但其聪明可爱的形象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生动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新民俱乐部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中国微电影领军人王国平
本期导读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B01中国微电影领军人王国平 2013-06-30 2 2013年06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