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华教了一辈子书,最近常陷入孩提时的回忆中,想到那段啃馒头的日子。
上课铃响起,胡中华走进教室,他教的是数学,今天,他想考考这群调皮捣蛋的城市小学生们。“假设这里有55个馒头,而我们班只有40位同学,每人能分几个馒头,还剩几个?”班长刘雷举手说:“老师,每人能分1个,还剩16个!因为我不喜欢吃馒头。”“老师,不是16个,是17个,我也不喜欢吃。”学习委员赵雪也站了起来。“老师,不是……”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胡中华有些哭笑不得。
双休日,胡中华回了趟老家。老家的孩子们很瘦,胡中华有些难过,贫穷,还是穷啊。七八个孩子在树荫下玩,胡中华让孩子们过来。胡中华摸出几颗糖说:“爷爷给你们出个题,谁答对了,我就把糖奖励给他吃。”孩子们的眼睛直勾勾看着糖。
胡中华问:“假设这里有12个馒头,而你们只有8个人,每人能分几个,还剩几个?”孩子们很踊跃,抢着回答。那个最瘦小的孩子说:“每人能分一个,还剩3个。”胡中华愣了下:“为什么?”孩子说:“爷爷,因为我想吃2个,我有好多天没吃到馒头了。”有孩子在喊:“狗蛋,你瞎扯,应该还剩2个,我也要吃2个!”“二毛,你胡说,还剩一个。”“长根,你乱说,没了,一个都不剩了……”
胡中华看着还在争执中的孩子,默默地把口袋里的糖一颗颗摸出来放在树下,孩子们扭抢在一起,胡中华轻轻叹了口气。
胡中华搬了张凳子,坐在老屋门口,摸出一根旱烟,轻轻抽了一口。看着满眼苍茫的田野,想起年少时的那段馒头往事。
娘走了半天山路,从亲戚家借来三个大馒头。胡中华兄弟四个已经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娘把馒头放在桌上:“孩子们,娘没用,只要到这3个,你们就分着吃吧。”
大哥说:“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二哥却说不:“大哥,你们仨一人一个,分吃了吧!”兄弟四人个个都让着馒头,谁也没动。馒头一直放在桌上,直到傍晚有野狗跳进屋,把3个馒头都吃了。
娘追赶野狗,追着追着,追不动了,坐倒在地上哭,胡中华兄弟四个也哭了,抱住娘痛哭。还不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是饿极时肚里才发出的。
想着,胡中华的眼前不自觉地模糊了。
(本故事由《文学报·手机小说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