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丈夫获评首届“航头好人”,让这对河南小夫妻爱上上海,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丈夫获评首届“航头好人”,让这对河南小夫妻爱上上海,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丈夫获评首届“航头好人”,让这对河南小夫妻爱上上海,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丈夫获评首届“航头好人”,让这对河南小夫妻爱上上海,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丈夫获评首届“航头好人”,让这对河南小夫妻爱上上海,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丈夫获评首届“航头好人”,让这对河南小夫妻爱上上海,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丈夫获评首届“航头好人”,让这对河南小夫妻爱上上海,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2013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丈夫获评首届“航头好人”,让这对河南小夫妻爱上上海,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今天为外来务工者争光
明天助外来务工者打拼
孙云
今晨7时30分,王东瑞和王国琳守着小小的早点摊忙个不停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记者  孙云

  31岁的王东瑞和妻子王国琳住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年四季有限的几件衣服挂在屋角的竹竿上。床头的纸盒里,珍藏着王东瑞荣获“浦东新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浦东新区航头镇“航头好人”的证书,还有一张参加航头镇“道德讲堂”领回的讲义。辛苦打工之余,“粢饭哥”时常拿出这张《道德经(节选)》吟诵几句。

  他说,因为河中救人获得这些奖状,不仅让他终于赶上了读书时拿奖拿到手软的妻子,更改变了他的人生。这对贫寒的打工夫妻,开始把上海真正当成家,萌生了一个朴素的公益梦想:“今天为外来务工人员争光,明天助外来务工人员打拼。”

  愿意陪着他从卖早点开始

  王东瑞和王国琳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农村,一个是四处打工的中专生,一个是手握教师资格证的郑州大学外语系毕业生。可想而知,王国琳的父母强烈反对女儿找这么个男人。但说起“有缘千里来相会”,他们俩的结合却是最好的注解,促成大学生“下嫁”的,则是与王东瑞的打工仔身份似乎不那么相衬的“梦想”。

  王东瑞和王国琳相识于广东一家工厂,那时,一个是蹲车间的机械维修工,一个是坐办公室的外贸员。王东瑞没想过女大学生会看上自己,此前家里帮他介绍了二三十个姑娘相亲,人家都嫌弃他家里没新房,相反,亲戚朋友给王国琳介绍的对象,却大都是硕士学历。王国琳偏偏死心塌地地跟上了王东瑞,为了嫁给他,不顾父母反对,跟着他一起从广东来到上海从零开始。

  王东瑞用什么打动了妻子?王国琳说:“我在他身上看见了超越身份的梦想和执著,哪怕这个梦想是朴素的、模糊的,依然让我感动。”

  嫁给王东瑞前,王国琳有过自己的梦想:“回家乡办外贸企业,让老家的资源和劳动力有用武之地。”不过,坐在简陋的小屋里,王国琳知道,为了爱情,这个梦想如今距离自己变得遥远了。这时,总是眯缝着两只眼睛微笑的王东瑞,露出少见的沉重表情:“我对她,真的很亏欠。”王国琳笑了:“东瑞想创业,创业初期总是连滚带爬的,我愿陪着他,从卖早点开始。”

  心里那个痛一辈子忘不了

  2011年春节,是他们在上海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也是婚后第一个春节,过得异常窘迫。

  在工厂一年干到头,到了年关,手头的钱却只有900元。这加速了他们的创业计划,虽然,起点只是一个小小的煎饼摊,但是,他们经常在陋室里读的书,却是工商管理,空余时坐在三轮车上讨论的话题,则是“机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现实中的创业不像书本中那么轻松。2011年4月,只有2000元资本的王东瑞,拿出600元学烹饪。在炉子旁站了两小时,看师傅做了几个鸡蛋煎饼,培训就结束了。王东瑞不甘心这笔“巨额”学费打水漂,买回一袋面粉,砌了一个炉子,自己琢磨。两三天里,王东瑞用完25公斤面粉,烙出的饼,吃了大半个月。

  第一次摆摊,王东瑞那只拿刮面板的右手一直在抖。第一天,煎饼只卖出七八张,第二天翻一番,也只有十几张。失望的同时,王东瑞开始和妻子一起总结思考,他们对手表掐时间,计算刮面的手势究竟是顺时针快,还是逆时针好。慢慢的,一张煎饼的费时从两分钟减少到几十秒,顾客也越来越多了,一天可以卖掉一百多张。

  不过,即使每天凌晨2时许起床,5时许出摊,生活依然艰苦。儿子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夫妻俩忙到下午两点还没顾上给孩子喂粥,孩子饿坏了,喊出第一声模糊的“妈妈”,他们这才想起已经6小时滴水未进,“心里的那个痛,一辈子也忘不了”。然而,再苦再累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希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2012年春节后,王国琳也开始卖煎饼,为了多做生意,她每天4时就要骑电瓶车去10公里外的新场镇,除了8月3日“双台风”登陆那天,风雨无阻。最近,他们开始改卖粢饭,自学成才的手艺也不错。

  想办幼儿园培养“农二代”

  “救命!救命啊!”2012年的农历新年初七,刺骨寒风中飘来的微弱呼救声引起了摆摊归来的王东瑞和王国琳注意。跳下三轮车,两人寻找一圈,终于在一条偏僻小河里看见一个水深及胸的八旬落水老太,老太已经喊了好一会儿,但没人听到,就快要冻僵在冰冷河水中。

  王东瑞跳进河里,与跪在岸边的王国琳一起把老人拖上岸,又穿着湿透的衣服,顾不上寒风刺骨,把老人抬上三轮车,四处打听地址,一路急蹬,把浑身颤抖的老太安全送回家。几天后,老太的儿子、儿媳拎着礼品敲开王东瑞的房门,压根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夫妻俩愣了,坚决不肯收礼。拉扯一番,对方扔下礼物,拔腿就跑。

  村干部知道后层层上报,王东瑞被评为浦东新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领奖前一天,他特意买了瓶发胶抹在头发上,又找了件最整洁的衣服。不过,相比骄傲,心头的震动更强烈:“原来身边好人这么多,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下转A2版)  (上接第1版)

  在所有打动王国琳的优点中,乐于助人是重要的一点,即使是上桥时帮人推一把三轮车的随手之举,也让王国琳觉得“这个男人靠得住”。那时,助人只是本能,在先后参加浦东新区和航头镇的领奖后,夫妻俩对梦想又有了新的认识。

  原先,只想着赚钱回老家盖房、开店的他们,对上海这个“异乡”有了归属感,觉得自己也不仅仅是个外来的过客,对这座城市的荣光,同样负有一份责任。同时,在与更多“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航头好人”交流中,开始思考爱的更多含义。

  他们一边卖早点一边向同行取经多学几门手艺。空闲时,王国琳常去网吧上网,收集商业动态。两人还骑车找过不少小吃和快餐加盟商,比较过航头和附近几镇的小吃市场和门面房,还把航头镇的服装厂兜了个遍,谋划着过去利用搞外贸的经验开家网络服装店,“积蓄才三四万元,一定得看准了好好弄。”航头镇领导听说他们的想法也很支持,几次上门促膝长谈,还专门打听过便民早餐车工程的加盟门槛和镇里的空闲门面,扶持“航头好人”帮助更多的人。“将来有能力了,想做什么?”王国琳回答说,因为无法照顾孩子,儿子八个月大就送回了老家,这样的情况在外来人员中很普遍,所以她想利用自己有教师证的优势,在村里办个公益性的小幼儿园,专门帮助和自己一样经历着母子分离的打工族,要教孩子们从小读《弟子规》《道德经》,成为对城市有用的“农二代”。

  在夕阳的余晖中,记者和这对小夫妻在屋前席地而坐,清风拂面,驱散暑热。王东瑞认真地说:“虽然我们生活在底层,是小人物,但我们也可以有梦,也可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实现自己大大的梦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招聘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今天为外来务工者争光 明天助外来务工者打拼
登高望远为中华复兴携手努力
高温再升级下周成火炉
拆迁停下来了垃圾堆起来了
山东残疾男子首都机场自爆
电影排片拼爹看谁财大气粗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今天为外来务工者争光
明天助外来务工者打拼
2013-07-21 2 2013年07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