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她从来没有远走
整个处理录音的后制过程李寿全很慎重,把“遗物”转变为“宝物”,无疑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国语老歌的部分请来北京的管弦乐团伴奏,聊慰邓丽君生前没有机会和大陆音乐家合作的遗憾;西洋歌曲则更用心地处理成国际巨星的现场演唱,找新加坡吉他手、马来西亚的贝司手来演奏,再找到一个澳大利亚的和声团,让音乐像现场般呈现。最后的混音工程,找来在日本时期为邓丽君做混音的茂本正三来处理,为的是希望贴近邓丽君的想法。而最重要的,邓丽君的声音,不做任何的剪接与修补,保持原来的声音质地,甚至连耳机回传的声音都不去除掉,只拿掉原来录音时的简单midi伴奏。
李寿全花了许多时间思考如何做得尽善尽美,因为“技术不是问题,态度才是关键”,邓丽君是个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他把一个不能再重来的“遗音”,变成1ive现场的原音,从中感受到她的音容笑貌,从时空交替、遥远的场景、贴近的心情,转换成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的绕梁余音。
进入e时代,所有信息传递都在网络上蓬勃开展,邓丽君逝世十八年却并未从网络这新兴玩意儿上缺席。君迷在无远弗届的网络上非常活跃,歌迷以邓丽君的名义所办的活动不少,更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在行善,因为他们觉得能以她的名行善,是最贴近她心灵,最让她高兴的事。
新加坡歌迷会成立于1995年9月30日,会名是“永恒邓丽君———歌迷联络站”。他们固定举办活动,包括:邓丽君生日纪念会、怀念之旅、探访及协助儿童院和安老院等公益活动。马来西亚的歌迷会成立于1979年8月,会员们每逢邓丽君的周年纪念便与其他国家的歌迷一起来场“清迈之旅”,参观梅坪酒店1502房,也会到筠园参加追念会。香港歌迷会历史最长,举办的活动不计其数,所有盈利也拿来做慈善用途。会长依旧是老资格的张艳玲,副会长是周凤秋,顾问群更是惊人,音乐老前辈陈蝶衣就是其中之一,爱护邓丽君为终身职志的宗惟赓宗伯伯,资深广播人车淑梅等都是香港歌迷会的资深顾问,东方魅力明星网更开设邓丽君专属网页。
1995年,邓丽君在香港赤柱的故居曾开放让数以万计的歌迷参观,因维持开放的财力所费不赀,邓家准备只开放一年就关闭,消息披露,香港的艺人如阿B钟镇涛、谭咏麟等更群起为故居的保留而请命。为了纪念邓丽君,香港歌迷会精心筹划了《漫步人生路》音乐剧,诠释邓丽君的生平;“星愿萦我心音乐会”由香港TVB艺人演出,门票收入全数捐赠给香港保良局的孤儿。
在日本不但有歌迷会,也有不少网站,世界各地成立的邓丽君网站也十分惊人:丽君恋网与台湾蜜蜜相簿、日本Li1y丽君追忆站及大陆所设的网站等,共同展出长达四年的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特别节目。歌迷会以网站密密连起一个爱的大网在世界各地串联。
最有规模、人数最庞大的应该是大陆的君迷,中国邓丽君歌友会的分会几乎“网”罗了大陆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和海外七个办事机构,君迷们运用网络做链接,用文字抒发自己对邓丽君的感情;中国网发起“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网络评选活动,网友热情支持邓丽君以逾八百五十万张选票获选“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的第一名;中国十大风尚影响力女性网络票选,邓丽君更获得“荣誉奖”,由她的侄女邓永佳代表领奖。
各地君迷经常举行不定期的聚会、K歌、交流,光在网上发表、转帖的“爱君”文章就超过百万字,还发起“爱心延续”捐书助学活动给贫困地区的小学;更在汶川大地震时也以君迷身份发起“守望相助,延续爱心”赈灾募款捐献给海红十字会和四川绵阳灾区;湖北楚天音乐广播台开播了《永远的邓丽君》节目,每天播出一小时长的节目谈邓丽君所谱写的乐坛传奇,这是中国广播史上的创举。何日“君”再来呢?也许,我们不必多问,因为,她从来没有远走,她一直都在,一直都在。
明起连载《与邬达克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