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暑假里,你有没有陪孩子逛过书店?孩子阅读的课外书籍,你是否提前读过、筛选过?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可是,懂得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的家长却并不多。阅读,尤其是孩提时代的阅读,比你所意识到的更重要。它值得你为它投入更多一点的时间和精力。
◇本版插图 郑辛遥
【主持人】
阿竹
【嘉宾】
朱永新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徐沙子
亲子阅读推广人
李一慢
爱阅团创始人
A
童书阅读需要指引
主持人:两年前,由朱永新教授领衔的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正式出炉,获得了很好的反馈。在各种充满功利色彩、真假难辨的书目排行榜充斥市场的今天,这份书目被业界评价为最公正客观的书目。请问在制定这份书目时,专家团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考量?
朱永新:在小学生基础书目研制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注作品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一般来说,“真”、“善”、“美”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简练、最基本的价值。科学、人文和文学作品,是表现“真”、“善”、“美”的有效文本形式。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也强调书目的引导性。第三、尊重市场的选择,也强调作品的经典性。第四、关注作品的趣味性,也关注作品中的形而上思考。第五、突显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也强调孩子作为未来世界公民所具有的现代观念。第六、强调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但也尊重孩子的自由自主选择。第七、关注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也考虑与学前、初中阶段的阅读衔接。
朱永新:有人会说,阅读是很个性化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是一份书目可以包办的。我想说的是,在孩子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基本价值观之后,就会自主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但最初的时候,孩子没有自主选择能力,你给他什么他就读什么,你带向哪里他就走向哪里。
主持人:您曾说,要把一件事情做大、做好,需要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在推广阅读这件事情上,政府和民间机构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朱永新:现在政府在推动阅读方面意识比以前强了,很多城市都在着力打造书香城市。政府做事情的优点是行政能力强,推动力度大,缺点是很容易变成形式主义。政府推动的事情,如果没有真正获得民间的认同,往往做不下去。给小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本来应该是政府做的,但政府多少要考虑某些特殊利益,比如地域性、区域的资源等等,这使其很难站在更广阔的范围考虑。而民间机构可以弥补官方的不足。最好的状况当然是官民互动、取长补短。
B
孩提时代的阅读有多重要
主持人:多年来,您一直在大力推广阅读,特别是孩子们的阅读,孩提时代的阅读,到底有多重要?
朱永新:最美丽的童书蕴涵着最永恒最美好的人类精神。儿童形成阅读兴趣的最佳时间段,是小学一至三年级。
随着对童书关注的深入,随着阅读在我们越来越多学校的深入开展,越来越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意义远远没有被我们所认识,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我们所发现。我曾讲过一句话:“现在想来,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这不是我的发明,实际上格林在《消逝的童年及其他》里说过,人生在14岁以前所经历的东西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无论是精神分析学家、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还是西方的深层心理学家,都把童年作为人一生精神的源头。比如,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有精神问题,作精神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追溯到他的童年。为什么?在童年的初期,他所看到的东西会对他的思想、价值观,对他的人生产生最根本的影响。
西方的很多心理学派都很关注关键期的问题,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能力发展在人的早期有很多关键的时期。比如学语言的最关键时期大概是12岁左右,因为在那个时候人脑的两半球还没有高度分化,两个半球都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但过了那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退化。
主持人:在出版业不景气的当下,童书市场是个例外,家长们似乎很舍得给孩子买书的。不过,您表示,我们对童书的价值认识得并不充分?
朱永新:我去过北欧,北欧是童话的王国,挪威、丹麦这些国家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非常美丽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一些拥有美好心灵的国家。在挪威,卖农副产品,可以就把农副产品放在一个筐子里,搁在马路边上,没有人管,顾客每拿走一棵菜都会自觉地付钱。我想如果在我们这里,马路上放一个筐,虽不一定被偷光,至少也很少有人会放钱进去。后来,我发现这些国家都是童话非常发达的国家,像挪威、丹麦,都是拥有很多童话作家的国度。童话中人类最伟大的精神,在滋养着人的一生。
我经常说,童书和其他的书不一样。那些伟大的经典童书,以最纯真简洁的故事,蕴涵了人类最质朴的价值观。在童书里面,真、善、美这些伟大的价值正是其基本的主题。童书对人格的发展、对智慧的发掘、对人类核心价值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苏州的工业园区娄葑二小,有个叫阳阳的孩子,失去父亲后变得孤僻、易怒,甚至对自己的母亲都非常冷漠。就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本书,改变了这个孩子,师生共读这本书后,他主动对母亲说出“我永远永远爱你”,从此逐渐变得开朗温和。所以说,童书的伟大力量、童书的独特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
事实上,儿童世界的价值的认识,不是通过我们的道德说教来完成的。你跟他讲要爱别人,要帮助别人,要有同情心,这些只靠概念的灌输永远不可能真正打动孩子,只靠说教永远不可能真正扎根在孩子的心灵里。真正进入孩子心灵的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具体的形象,而只有这些形象所传达的信息、所反映的理念,才能真正在孩子的心中悄悄播下种子、真正长出根来。
C
8岁的女儿从看绘本到创作绘本
主持人:徐沙子8岁的女儿即将出版自己创作的绘本。这件让很多人啧啧称奇的事情,在这个8岁的小女孩身上似乎显得水到渠成。听说你的孩子很爱阅读?
徐沙子:我是在女儿1岁多开始陪她一起阅读绘本的,她很喜欢看书,平均每天有三到四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女儿在上小学之前,已经听我读了两千多本图画书了。我们没有刻意教她认字,上学前她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快乐的美人鱼公主”这几个字。
一年级时,学校里有阅读课,课后会留阅读作业,女儿不认字,就由我读给她听,她把自己听完之后的感想用画表达出来。阅读课上,老师会让小朋友们自己来读绘本,起初,女儿有点担心读错字。后来我鼓励她,自己编故事自己画,我帮她做成PPT,带到课堂上,我跟她说:“这是你自己写的故事自己画的绘本,就不用担心读错了。”就这样她开始自己创作绘本了。
主持人:有没有比较过,喜爱阅读让你的女儿和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徐沙子:她不喜欢看电视,很抵触“快餐书”,一些其他小朋友们很追捧的动画片她也不感兴趣,理由是“那不够美”。她对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也没有兴趣。我们家里有两三台电脑,一直是开机连在网络上的,她从来没有兴趣去玩。她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就是看书,要是哪天没有看书,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女儿对书、对作家的评价有时候让我意外,比如,有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了很多出色的图画书,自己也写书,有一次,女儿对我说,这个作家翻译的书都很棒,可是,他自己写的书真让人失望,原因是“这个作家的字里行间明显透露出大男子主义”。
主持人:徐沙子经常参与推广阅读的公益活动,有没有什么心得分享给其他的爸爸妈妈们?
徐沙子: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六年级了,她要送孩子去上语文补习班,因为孩子不喜欢阅读。我建议她挑一个周末把孩子送到我家来呆上半天。那天,这个孩子是中午来的,我先拿了两本POLO系列的无字书给她,她很快看完了,之后又选了几本书给她,她在我家待了一个下午,看书看入迷了。她的爸爸几次打电话来,她都要求再多看一会儿。
我相信,好书孩子是会喜欢的。家长要做的是选择适合孩子的书。有些家长在孩子小学时就早早地拿四大名著给孩子看,孩子不喜欢———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看这些还早了些。再比如,小美人鱼的故事年幼的孩子也不爱看,因为那是个伤心的故事。
在我们家里除了书房里摆满书,其他房间也都有书。一些书我会买来后放在书架上,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有的书孩子一开始没有兴趣,也不用着急,先放着。或许某一天,她忽然觉得这个书很有趣,就会一口气读下去。
孩子们之间有时候会攀比爸爸妈妈又买了什么新的玩具,上幼儿园时,有一回,女儿对其他小朋友说:“我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有好多书。”这让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D
主持人:李一慢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微博头像用的照片就是两个孩子依偎在他身边,三个人共读一本书。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你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心得?
李一慢:我觉得阅读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许多有趣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有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上个周末,我们几个家庭相约到郊区露营,孩子们对于露营兴致很高,他们之前在一些书中看到过西方孩子露营的故事,于是心向往之,这次露营我们就带上了几本讲述露营中的故事的书。暑假中,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旅游,我觉得不妨选几本和旅行相关的书带在路上。
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后,他自然会对阅读有需求,一般来说,孩子的兴趣和年龄是相匹配的,而家长要比孩子快一步去引导他。在上学之前,我从来不要求儿子背诵什么,上学后,老师会要求背诵一些古诗。于是,我们在家里每周会选一首诗,全家一起读,让儿子背诵,在选择诗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把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纳入其中。
我的女儿现在在上幼儿园,她喜欢跳舞,喜欢公主,喜欢烘焙,我就会选相关题材的故事念给她听。
此外,我也会给孩子们选择一些英语读物。英语读物中的分级阅读做的比较好,为孩子选择也比较方便。
主持人:李一慢经常参加一些阅读推广活动,接触很多家长,有什么要提醒其他的家长的?
李一慢:我觉得,家长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要花点时间去为孩子选书,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的选择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