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嘉宾傅凤祥闸北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
我是个从业40多年的老环卫。扫好马路之后没有人来糟蹋,这就是我的梦想。居住的环境整洁有序,就是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夏令季节是市容环境问题的高发期,也是环卫工人最辛苦的时候。对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应予以尊重。但同时要承认,由于基础配套设施、个别市民环卫意识差以及环卫作业等原因,市容环境还有许多难以令市民满意的地方。市民的诉求绝大多数合情合理,我们要注重细节、关注琐事,提高市民对市容环境满意度。
环境脏、乱、差一直是每年夏令热线的“保留节目”,每年都在热线投诉总量中占据一大块。乱设摊、乱倒垃圾、垃圾未及时清理等等,成为顽症。尤其是在炎炎夏日,更让市民苦不堪言。
让大家有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昨天,闸北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傅凤祥作为嘉宾来到热线值班,提到最多的就是“责任”和“感情”。
乱设摊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记者:最近我们接到的投诉中,乱设摊很多,您认为症结在哪里?
傅凤祥:乱设摊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困难群体用设摊来谋生,另一方面这些摊点的存在,说明确实有需求。
记者:我们现在有专门的执法队伍,比较前几年,情况有没有改善?
傅凤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乱设摊肯定是不被允许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相关部门就开始执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来,执法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乱设摊的队伍也在壮大。执法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不闻不问被诟病为“不作为”,过头了又希望回到“文明执法”的轨道。
记者:有没有疏导的想法和做法?傅凤祥:相关管理部门协力配合,设置进入门槛,你答应我条件,我让你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持证上岗,遵守规范。希望能够从执法过渡到既有执法也有管理。
一条马路一天至少扫五遍
记者:夏季对环卫保洁的压力很大,工作时间有调整吗?
傅凤祥:高温季节,一般中午11:00到下午14:00之间不作业。
记者:我一直想知道,一条马路,环卫工人一天扫几遍?
傅凤祥:按照我所在单位的要求,一条马路每天至少要扫五遍,从清晨4:30直到深夜22:00,环卫保洁工作人员一直在岗,除了避开午后的高温。如果有特殊的污染情况,工作人员要在20分钟之内清扫完毕。
记者:夏季工作量增加,人手是不是特别紧?
傅凤祥:确实有这个问题。就我所在的单位而言,第一线职工超过2000人。你听这个数字觉得挺多,可想想这么多条马路、这么大的面积,就显得很紧张了。我们希望市民也能够自觉自律,协助我们一起做好保洁工作。如果没有市民环卫意识的提高,再先进的设备、再多的人手,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也是无济于事的。
记者:接到市民投诉后,你们怎么处理?
傅凤祥:一般我们接到市民投诉之后,20分钟到达责任单位,2小时内到现场解决,24小时回复投诉人。
把厕所收拾得比家还干净
记者:环卫工作辛苦,收入也低,却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怎样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
傅凤祥:责任是我们要强调的。因为如果肩上没有这份责任,你是干不好环卫工作的。我所在单位当年曾经涌现出马秀英这样的劳模。她是北站清道班的一名清道工,一句“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影响了很多人。我们改造道班房,改善环卫工休息环境,开办中专班,普及文化知识,都是为了让大家在环卫,有家的感觉。
记者:以单位为家,人们常会提到把厕所收拾得比家还干净的李影,对吗?
傅凤祥:李影已经成为一面旗帜。我认为主要是发扬一种精神。
比方说我讲点细节。李影心灵手巧,一点不假。她把公厕当作自己的家,用心来装扮这个家。首先,除味,来一人,扫一次,既无脚印,也使池内池外没有一点便迹;每天晚上10时关门前,进行全面保洁,还得掀开下水道盖子冲洗刷净。后来,又是花草盆景,又是鱼缸,将公厕装扮得漂漂亮亮。再后来,扶一把、问一声、望一下、送一程,来上公厕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说这个小姑娘好。随后,修路开残疾人通道,铺塑料地毯,再辟停自行车场地,又备药箱、报纸、洗手液、烟缸、女性卫生用品等,里里外外收拾得整洁、完美、周到,成为上海屈指可数的样板公共厕所,“李影工作法”在全市环卫系统广为传颂。一个外来务工者,一个管理公厕的女青年,在短短5年里,摘取了许许多多荣誉:市五一巾帼奖、市五一劳动奖、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一个公共厕所管理得介好,真是了不起。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