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这个暑假,来自江西农村的李晓花没把孩子送回老家——~~~
这个暑假,来自江西农村的李晓花没把孩子送回老家——~~~
这个暑假,来自江西农村的李晓花没把孩子送回老家——~~~
这个暑假,来自江西农村的李晓花没把孩子送回老家——~~~
这个暑假,来自江西农村的李晓花没把孩子送回老家——~~~
这个暑假,来自江西农村的李晓花没把孩子送回老家——~~~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暑假,来自江西农村的李晓花没把孩子送回老家——
周浦镇外来娃进了公益暑托班
宋宁华
  李晓花是来自江西抚州农村的外来务工者,和丈夫一起在浦东新区开了家杂货铺。往年一到暑假,她就得将两个孩子送回老家。今年,她家门口小学里开出了公益暑托班,夫妻俩没了后顾之忧,开店、照顾孩子两不误了。

  开杂货铺赚头很少

  在城乡结合部的牛家村,李晓花一家在这里安家已经快8年了。李晓花今年31岁,因为操劳,皮肤黝黑身形瘦削,比实际年龄显得老一些。

  在牛家村,李晓花夫妻俩租借了一个3开间门面的店铺,一个月租金要3000元。记者在杂货铺里看到,日用品、食品、小家电等什么都有。“现在最好卖的是啤酒、水、蚊香之类的东西,但赚头很少。一盒蚊香赚几毛钱,一箱啤酒也不过三五元钱,还常常要送货上门。”她说。

  每天清晨5时左右,夫妻俩就要起床准备进货,小店一直要开到晚上10时左右。在杂货铺后面有个5平方米左右的小仓库,各种货物堆得密密麻麻。在房间一角,一张上下铺的上层也成了货架;下铺摊开后,就是晚上李晓花夫妻俩和儿子一起睡觉的地方了。除了高处的一个小天窗,房间里闷得透不过气来。李晓花说:“前几天我们实在热得受不了,孩子身上起了热痱子。我们咬咬牙花3000多元买了一个空调,昨天刚装上,偶尔开开也好的。”

  进暑托班孩子开心

  尽管生活拮据,小杂货铺一个月只能挣两三千元,但李晓花说:“开小店自由点,也能照顾孩子,还是先这样生活吧。最担心的就是房东涨房租。”

  李晓花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了。往年一到暑假,李晓花就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自己想念得紧,也有点不太放心。今年,她家附近的周浦镇外来务工者小学——紫罗兰小学开出了暑托班。“两个月收费400元,就收一顿中饭钱,已经很便宜了。学校知道我们家比较困难,连这些费用也帮我们免了。我的儿子开学才能上小学,但学校也破格让他进了暑托班。”

  记者看到,暑托班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教孩子们朗读诗词。“暑托班课程很好玩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教我们唱歌、学习、画画、做手工,做得好的小朋友还有奖品,实在太开心了。”8岁的李贝蕾说。

  为了招募志愿者,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周浦镇等都发出“征集令”,吸引了来自北京青年干部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分批来到外来务工者学校,制定详细的课程表,志愿服务结束后还将实践成果作为研究课题,让更多人关爱这些城市的“边缘人”,努力让他们和城里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周浦镇外来娃进了公益暑托班
烈日下的水上美容师
中午能看病 患者称舒心
献血忘带身份证,小伙骑车一小时再来
消暑食谱三原则
中国福利彩票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A03周浦镇外来娃进了公益暑托班 2013-08-03 2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