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不少作品画的是各式各样的底层劳动者,画他们,是想传达作为一名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的我所长期信奉的创作理念,即艺术既非精神贵族的象牙塔和小布尔乔亚式的俱乐部,也绝非可以凭空臆造、任意为之的无端之物,而是始终离不开它所产生的土壤和源泉,离不开沉淀在这片土壤中的历史和文化,这就是所谓的“接地气”。而底层劳动者恰好是最代表普通百姓生活的人。
比如,《都市护理工》表现的是五名建筑工人各自肩担长长的木梯有说有笑地行走在街道上。这是都市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情景实录,然而通过对人物的章法布置,包括五架斜度不一的木梯所构成的某种形式感,以及对于象征都市意象的、画面上部一排铁栏杆的焦墨处理,使画面的平衡感和透视感得以建立。至于立意,当然是讴歌平凡的人们,就像今年这样动不动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他们也得在户外挥洒汗水,但却依旧能怀有最乐观积极的心态。他们所代表的恰是这座都市的精神和灵魂。
《小镇理发师傅》是我在湘西采风时的偶拾之作,是对于当地人们朴素的生活方式及民俗文化生态所进行的直观陈述。表现手法上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对比和对于人物形态的较为准确的把握,描绘山村小镇一种朴素平淡的生活情境。
其他还有很多:高楼外墙上的“蜘蛛人”、修建绿化的环卫工、画室里的人体模特……他们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底层最真实、最动人的风景。我用国画的形式请他们作为主角,既是想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与尊敬,也是希望让国画这个艺术形式能多一些对人民百姓的关怀,不再高高挂起。
对于这批作品的总的创作构想是:内容更贴近生活,形式更贴近时代。同时,也须从题材上体现更多维的视角,尽可能拓宽话语的广度及内涵。从艺术上讲,更为重视表现手法的错综运用和水墨语言的相互融汇,通过各种元素的交错渗透使作品更富内在的张力。
画家的艺术追求是没有完成时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种生命的印记,如同一串脚印,它们歪歪扭扭、深深浅浅、回环曲折地排列在人生的道路上,而酸甜苦辣、毕生心血皆在其中,是谓“非人磨墨乃墨磨人”也!作为画家,惟有热爱生活、辛勤耕耘、不断探索、突破自我才有可能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取得些许成绩。我画底层劳动者也正是对国画创作的突破。
这样深入到底层群众中,给了我不竭的创作动力,那就坚定而自信地一路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