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魅力源于亲民
艾考
  ◆ 艾考

  在面对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当代艺术时,相对保守的国画创作在近些年越来越有危机。在思想不断变化的今天,不少国画作者还是一心扑在花鸟虫草、山川河流上,对国画不甚了解者压根分不清这是古是今,让人感到国画始终在原地踏步,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正是意识到这点,也有越来越多国画家抛开文人闭门造车的习惯,开始用传统的技法展现现代的生活。事实证明,一旦贴近生活,国画艺术就活起来了。 

  丁筱芳将创作重心放在底层劳动者身上,不仅是对他自身创作题材的拓展,更是让人对国画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画法也可以是展现时代精神风貌的利器。城市发展最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而最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轻视的也是这些底层劳动者。不同于用照片直接记录,国画能营造意境,因而本身具有更多思考性和启示性,用来反映日常、展现底层劳动者风采最恰当不过了。

  丁筱芳曾说过:“作为画家,如果没有练就一双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的敏锐之眼,没有切实把握时代语境及其精神实质,那么再出色的技艺和手法,都难以在画面上站立起来、而成为一种真正有价值的艺术语言和个性风格。”艺术家就该深入底层,站在底层劳动者的角度,来展现丰富多样的底层生活场景。只有更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倾听时代的脉动,才能成为一名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担当、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不仅是国画,对于每一种艺术形式而言,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各种可大可小的创作素材,都像是取之不竭的金矿,这些题材远远超过了作者技巧或名声的影响力,最能引起观者共鸣,这才更能体现出画家对社会真正价值,也往往是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

  艺术技巧并没有过时一说,过时的往往是源自创作意图和题材的局限,就如明代八股文限制文人关注现实那样。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正需要每一位艺术家去感知、去认识、去提炼、去表现,发挥出艺术的力量来改变观念,重新定位创作理念,也是重新定位艺术家自身,这也是艺术永葆魅力的唯一途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我画底层劳动者
请到老百姓中采采风
魅力源于亲民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魅力源于亲民 2013-08-10 2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