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价淘回清代印盒赝品
陈斐华
  ◆ 陈斐华

  迷上收藏的这些年来,尽管我的鉴宝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淘到了不少宝贝,但也阴差阳错地高价买回了一些赝品、仿制品。这件粉彩婴戏印盒就是其中一件。

  那是在六年前,进入藏界不久的我到苏北某市出差。公务之余,我便来到当地的一个古玩市场淘宝。虽然古玩市场上也不乏一些造型独特、布局精美的藏品,但也充斥着不少工艺粗糙、色彩单调的赝品。由于本人处于工薪阶层,没有过多的闲钱投资,因此,在市场上转悠了半天,只淘到几枚清代的古钱币、两个民国初期的茶壶。

  当我走到古玩市场的出口处时,发现一位中年汉子蹲在地上。汉子的前面放着一张硬纸板,上面摆着这个粉彩印盒。硬纸上大概写着“本人是个聋哑人,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急需用钱,现欲将祖传下来的这个清代印盒以1600元低价变卖,以解燃眉之急”等字样。

  见状,我便弯下腰来,拿起印盒仔细打量。这个粉彩印盒高约3.8厘米、直径约8.8厘米、重约150克。印盒的器型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盖合、圈足微内敛、胎白质坚。盒盖绘一妃四子婴戏图,印盒的四周为蓝天白云及一些龙纹。印盒画面布局规整,五彩艳丽,绘工精致,笔法娴熟。从图案的绘制、胎釉结合来看,判定应该出自名师之手、且具有相当的年代。再从中年人的打扮以及神情举止来看,不像是个骗子,便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了印盒。

  回来后,我便将印盒进行了一番技术处理,并与专家、藏友们一起进行评判。最终判定此印盒并非出自清代,而是出自近代的一件高仿制品,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后来,听业内专家介绍,在一些古玩市场、交易场所,经常有一些人利用初入门藏友期待捡漏的心理,用一些做工精细、造型逼真的高仿赝品冒充宝贝蒙混过关。因此,笔者提醒广大进入藏界不久的收藏爱好者,在淘宝的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谨防上当受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这些老影人如今只剩冯奇了
家有墨香
“李白侠游长江”石
高价淘回清代印盒赝品
十年磨一剑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高价淘回清代印盒赝品 2013-08-10 2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