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将被载入中国航海史的历程。中国海事“海巡01”轮远洋航行62天,日夜兼程14000多海里(约26000公里),首次穿越赤道来到南半球,造访四国五港(澳大利亚悉尼、凯恩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吉隆坡),堪称海上的“万里长征”。
在这次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忍受寂寞,吃苦耐劳;他们搏击风浪,不屈不挠;他们乐观开朗,热爱生活;他们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如勇敢的海燕,冲破海浪,穿越重洋向世界宣告——中国的“海洋强国梦”正在成真。
清晨4时
厨房,船上一天开始的地方
大厨 计福奎 46岁 航海经历28年
在船上,厨师是起得比太阳还早的人。清晨4时,除了在驾驶台值班的船员,全船人都还在梦中。此刻,一阵粗重的喘气声,和沉重的脚步声稀释了船舱内的宁静,大厨计福奎宽厚的背影出现在舱底冷藏室的铁门前。
“一筐白萝卜、三袋青菜、二十斤猪肉、一桶豆油……”计师傅边费力地打开铁门边口中喃喃念道。
他一共分了三次将食材放进厨房,然后开始为船员准备早餐。根据当天的菜单,早餐供应肉包和豆浆。“包子是昨晚做的,豆浆等下就磨”,计师傅边说边双手抬起一个不锈钢大托盘,上面一个个待蒸的白色面团整齐地排放着,计师傅笑着说,“每天的菜单我都订好了,一共62天,全用word文档做成表格”。只见他左手迅速地拉开蒸柜,右手一顺,把大托盘滑进柜中,滚烫的蒸汽从柜门中窜了出来,计师傅迅速地用肘部顶过去,厚重的柜门稳稳地合拢。他拿起水台上的一块毛巾撸了一把脸,然后将毛巾往肩头一搭,弯腰拎起地上一个布袋,往盛满水的大桶里倾倒起了黄豆……
计师傅一直忙到了早晨7时,肉包子、粥、豆浆、鸡蛋、各色酱菜、碗筷在大餐桌上罗列展开。7时30分,船员们陆陆续续来吃早餐,计师傅则坐在餐厅角落边的一把椅子上,手里端着一杯浓茶,呷了一口说:“休息休息,9点再开始配菜做午饭。”只见他宽大的脑门上沁满了汗珠。他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前年纪轻不觉得累,现在年纪大了,有点力不从心。”
计师傅是上海奉贤区人,家住南桥镇,18岁参加工作。当时对船员生活没什么概念,就觉得船上工作可以到外面多见识见识,还专门去考了个船舶轮机操作的证书,结果阴差阳错在厨房干了起来,这一干就是28年。
船上的厨师工作比岸上饭店里的厨师责任更大。一般出船都要十天半个月,每天烹饪的伙食除了要保证可口、卫生还要兼顾到船员的营养搭配,所以他房间的书柜上摆满了烹饪和营养学方面的书籍,哪些食材搭配有营养、哪些食材搭配容易有副作用,他都烂熟于心。
计师傅的夫人也是厨师,“她工作环境比我舒服,在五星级宾馆里当大厨。我们休息天就在家里厨房打擂台,她好多拿手菜都是跟我学的。我在外面吃饭,有些特色菜我只尝几口就能记住味道,分析出用了哪些原料,八九不离十。”计师傅说到这里得意地笑了。
计师傅每天工作的时间非常规律,但也会偶尔加班做一些美食,比如哪个船员要过生日,他会亲自为他做奶油蛋糕,有船员想吃家乡菜,会悄悄地准备一份惊喜。
他两手一摆说:“很多人劝我转行,但除了烧菜我什么都不会,当年的阴差阳错,如今回过头看看,没有选错。”计师傅在很多船上做过大厨,一个人要忠于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是需要执著和勇气的,从平淡的工作中寻找快乐,潜心钻研,这种心态值得敬佩。
我准备离开厨房时,计师傅乐呵呵地说:“等会儿午饭有红烧肉,这可是我的拿手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