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副 张博 36岁 航海经历16年
“嘟!嘟!嘟……”下午4时,七短一长的警报声响起,全船执行弃船演练,“弃船啦!弃船啦!”船员们头戴钢盔,身着救生衣,一路高喊着冲出舱室,赶至直升机甲板,一分钟列队,开始报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斜阳下,大副张博正在现场指挥演练,他手拿对讲机,面庞被晒得通红,略显沧桑,但他铿锵有力的嗓音,笔挺的站姿,显得很有气势。分组、上逃生艇、放艇……20分钟的演练,如同一场战斗,只见张博扯着喉咙,在甲板上奔来跑去,一会儿指导船员解缆,一会儿指挥船员登艇,我站在一旁观看,也被紧张的气氛所感染。
演练结束,船员们脱去头盔和救生衣,纷纷回舱休息,大副独自在船舷清理演练现场,检查船缆是否固定到位。他脱去钢盔,头发被汗水浸湿,我递上几张纸巾,他边擦汗边对我说:“逃生演练非常重要,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步骤,这是从死神手中抢时间,今天有些船员动作还是慢了,放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
船上几乎每天都安排训练,大副的职责就是现场指挥和协调,除了训练,大副还要负责除轮机部以外的一切工作,配合船长管理全船,如消防安全检查、防海盗部署、打扫卫生、垃圾分类、清洗船体等等,纷繁复杂。
张博的忙碌全船皆知,张博的开朗也全船皆知,除了演练时神情凝重,平时他都以笑容示人,弘扬正能量。他把这种好心态归结为从小练武的缘故。张博老家在安徽砀山,9岁开始练太极,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他中学时就拜师学了中医,后来考上大学后,才选择了航海专业,毕业后跑了十多年远洋,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医保健方面的兴趣。
在“海巡01”轮出访期间,张博每天都在晚饭后教船员们打太极拳。他常说,“打拳能健身,更能静心”,很多船员干活累出了腿酸腰痛,张博还常常为他们针灸拔罐,专业的手法让好多船员都跟他打趣“你回岸上去开个中医门诊部吧”。但大家都知道在张博心中航海事业的比重是最高的。
“做船员出海时间很长,对家照顾得不够。”说到这里,张博的眼中掠过一丝伤感。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海巡01”轮在悉尼港停留4天,由于船上有接待任务,他一直没机会下船。临走那天距开船不到一个小时,他一口气在大雨中跑了5公里,为的是用手机拍一张与悉尼歌剧院的合影给妻子儿子看看。
夕阳西沉,余辉下,张博打了一套十三式太极拳,刚柔并济,虎虎生风,见我在一旁拍照,他转头微笑,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晚上10时 尾甲板,船上的后花园
水手 张铎涛 24岁 航海经历5年
入夜后,船员们都回舱室休息了,抬头望天,几片薄云如白莲花一般包裹着皎洁的月亮。走到尾甲板吹吹海风,碰到了正在值班巡逻的“小广”。“小广”名叫张铎涛,他是广东汕头人,加之年龄又是全员最小,因而得此绰号。小广之前在北海舰队当了5年水兵,从部队转业后来到船上。借着皎洁的月光我们闲谈起来。
长得白白净净,小广一脸明星相,笑起来却很羞涩,1米80的个头,身材很好。谈到5年兵营生活,他显得非常自豪,打开手机展示他军旅生涯时的一些照片,一点一滴他都记忆犹新,十分兴奋。
小广腼腆地笑着说:“我家里条件不好,有一个妹妹,比我小五岁,家里想让我早些步入社会,但又怕我在社会上沾染一些不良习气,所以我高中毕业就去当兵了。我在部队学到了很多东西,转业后就被 ‘海巡01’轮录取,我很幸运能来上海工作,当了五年水兵,专业也能对口,所以很多战友都挺羡慕我的。”
“海巡01”轮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所以这些退伍军人的加盟十分契合这种制度。在我的印象里这些船员都很能吃苦,每天在甲板上风吹日晒参加训练,遇到风浪他们还要冲到船头绑扎船上设备,在演习过程中,五六百斤重的钢缆一天内要搬进搬出好几次,搭雨棚、放舷梯、安装安全网,他们常常徒手完成,双手好似老虎钳,有使不完的劲。
“我们这群兄弟都很团结,因为大部分人都在部队呆过。军人讲究团队协作,所以很多活我们都一起干,平时大家也很聊得来,船员们时常回忆起那些当兵的日子,部队生活还是很有趣的。”小广情不自禁地感叹。
“还会打军体拳吗?”我问。“当然会,怎么可能忘记!”小广边说边摆开架势,月光下,他神情认真,一招一式都透出军人的英武,我暗自叫好。
今夜,小广要值班到凌晨零时,巡逻防范海盗和一些突发情况,在出访的62天里,每天都有船员通宵值班,保障全船的安全。“有我在,你去安心休息吧,来十个海盗我都能把他们打趴下。” 他握紧拳头逗趣地说。
我与小广握手告别,握着他的手,触到了他手指上厚实的老茧,和掌心的一片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