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源:做适合和喜欢的节目
王瑜明
采访大卫·科波菲尔
在美国西点军校采访
  ◆ 王瑜明

  在曾经的《家庭演播室》中,主持人高源张弛有度,不失搞笑热场的功力;在第一财经《主角》节目中,高源恬淡儒雅、与世无争,温和中又有几分霸气内敛。曾游学美国,闯荡京城,主持过《飞越太平洋》《环球影视》《走进台湾》等节目的高源,如今又准备重新上路,正在策划一档全新的节目。他说,如果要做节目,就要做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节目。

  进入电台

  高源从小有极强的文艺天分。一次,小学老师让他朗读一段毛主席语录。读完之后,老师对他说:“下一堂课,就你来读。”那时,朗诵、朗读都算是他的强项。不过,高源有他自己的梦想,足球明星、科学家、电影明星、配音演员,他有很多想法。

  上世纪80年代末,高源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担任节目主持人,成了最早一批做直播的主持人。“那段时间最锻炼人。”高源回忆,由于每天早上6时,早新闻要准备开播,他必须在凌晨4时多骑自行车赶到电台,风雨无阻。一个小时的直播,有大量准备工作要做,高源必须仔细阅读尚未付印的《解放日报》《文汇报》大样,选20条左右当天国内外重要新闻,把它们剪下来按顺序贴在白纸上,并把长句改短,复句改简,改写成广播语言,“那时候因为睡不醒,剪报的时候还会剪到自己的手。”

  在电台工作的三四年时间里,高源主持了不少红极一时的节目,《市场旋律》《来自英国的问候》《旁氏欧美流行歌曲排行榜》。“主持点歌节目,每天都能收到很多听众来信,都可以用麻袋装了。当时,电台点歌还要开后门呢。”高源笑着说,他主持的这档红火的点歌节目,还治愈过一名空姐的产后抑郁症,“当时这名空姐写信来点歌,我在节目中播了出来。没想到,后来一次在飞机上,我竟遇上了这名空姐,她告诉我,多亏我的节目,帮助她走出了产后最难熬的日子。”

  留学美国

  在电台工作半年后,上海电视台向高源抛出了橄榄枝。高源进入电视台后,和陈帆搭档,主持了《生活之友》,并主持了最早的综艺节目《大世界》《大舞台》。“在我出国深造前,我主持了不少综艺晚会,在我出国前一天,我还主持了当年的教师节直播晚会。”高源回忆。

  随后,高源就去美国深造传媒专业。“我的运气不错,在美国读书期间,正好东方电视台《飞越太平洋》开播,他们邀请我做美国的外景主持。”高源说,自己最难忘的,就是飞越太平洋的日子。在美国,高源采访过很多著名的大学,也采访过如大卫·科波菲尔等重量级明星。在美国的日子尽管很辛苦,但收获很大。“出门采访,就司机、导演、助理和我四个人,每次录制之前,没有任何彩排。很多采访只能利用周末进行,为了省机票钱,乘坐红眼航班赶采访也是常有的事。”最辛苦的时候,转机途中,他就在机场的地上打地铺小睡两个小时。

  飞越太平洋的日子里,高源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洛杉矶地震当天,采访奥斯卡颁奖礼的彩排。“当天所有的大牌明星都到场了,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敬佩和学习。”高源说,彩排到一半,洛杉矶发生大地震,随后余震不断,但所有人都非常专业,余震来了,大家放下手头工作,余震停下后,马上继续开工。

  在美国的日子,高源还主持过当地华人的不少节目,在美国洛杉矶华人中,高源很有名,他开玩笑说,就算如今再去美国,自己“余威尚在”。“其实我和《新民晚报》也颇有缘分。”高源笑着说,《新民晚报》开办美国记者站时,他正在美国,义不容辞地帮忙联系开站活动、座谈会等事宜。

  来到北京 

  1999年,高源回到了国内,在北京卫视主持《环球影视》。这是国内最早也是最火的影视资讯类节目,在影碟尚不普及的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影迷都是通过《环球影视》来了解国外最新上映的电影的。刚到北京没多久,一次高源出门买吃的,发现好多人和他打招呼,当时他纳闷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认识自己?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当时去的是个盗版碟市场。“当时的《环球影视》节目几乎成了盗版碟的风向标。节目介绍什么影片,盗版市场里立马就有那个片子卖。”高源说。

  在北京录制节目的日子,很有趣也很艰苦。《环球影视》的录制现场是在一家电影制片厂的大棚,那里没有空调。一次三伏天的录制现场,高源穿着西装,采访瞿颖等明星,现场三台摄像机同时录制。大汗淋漓的高源完成6集节目后,导演突然发现,拍高源的那路机器出故障了,只有声音没有图像。无可奈何,只能重来。现场文字编辑根据声音把高源部分的文字整理出来。“因为是谈话节目,单独重新录制我那部分,还得表现出谈话的感觉,也必须有眼神交流。”那和谁交流呢?节目组让一位场记坐在嘉宾座位上。“原本坐在我对面和我交流的瞿颖是位美女,可现在换成了个光头,他还热得在头上包了块毛巾。”高源笑着回忆,重录的时候,自己还得装作对面坐着的是位美女嘉宾。等做完节目,高源热得浑身湿透,汗都从西装的袖子中一滴滴流了出来。

  在北京,高源还主持了央视的名牌节目《走进台湾》以及许多大型晚会。他自嘲除了春晚,大型晚会几乎都上过了。

  重回上海

  进入新世纪,高源开始北京上海两头跑,加入了上海卫视《亲亲百家人》节目。2003年,高源和妻子参加了当时家喻户晓的节目《家庭演播室》。那次和《家庭演播室》的触电,让高源从此结缘这档栏目。之后,由于好友程雷因各种原因要休假一段时间,他就受邀成了男主持,和吉雪萍成了荧屏搭档,一做就做了将近10年。

  高源坦言,刚接手《家庭演播室》时,确实有很多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总结出了不少道道。“来上节目的是明星家庭,所以出彩的应该是明星的家里人。”高源说,“有些明星上了节目,不愿多讲,那就得引导,明星也是老百姓,和他们唠唠家常,聊聊柴米油盐,他们的话匣子自然会打开的。”采访过众多大牌明星的高源说,要采访明星,案头工作不是做节目前临时抱佛脚的事,而应是平时日常中积累和了解的。说到《家庭演播室》,高源还是很自豪的:“这档节目还是很牛的,曾经还是全国最佳谈话类节目。”

  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让他能体会一些海外华人的心态,多年的主持生涯又让他保持了一贯轻松自然的谈话方式,高源做过的节目,在海内外都有着不错的口碑,连他自己也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有实力的主持人,走过的地方很多,对节目有帮助,特别适合做谈话类节目。”

  享受生活  尽管在节目中形象温文尔雅,生活中的高源却是个精力颇为旺盛的人。他常说,主持只是他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他爱旅行、爱打高尔夫,也爱陪自己的两个儿子。

  “我是个很享受家庭生活的人。”高源说,平时一有空就陪儿子,陪孩子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乐趣。每晚临睡前,他的必修课就是给儿子讲两回《水浒传》。儿子课余时间的学习、锻炼,只要高源有空,肯定是全程陪读陪练。儿子学游泳,高源就在旁边看着他练习,给他拍视频拍照片。儿子外出补习,高源就坐在教室外的休息室里等着他下课。“我们这代人,由于各种原因,缺失了很多东西。所以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给孩子做好各种准备,打好基础。”如今,高源的不少好友也都有了孩子,大家聚会时,聊得最多的也是孩子。高源说,自己对孩子的希望很简单,“身体好,人做好,书读好。”

  空闲时候,高源喜欢打高尔夫,他说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他喜欢“快乐高尔夫”。高源会和朋友一起去高尔夫球场,朋友带个移动大音箱,边放音乐,边打球。有时下雨天,也会有朋友约他打球,跑到球场,看着瓢泼大雨,索性改地方吃饭聊天看电影了。

  说到正要准备的节目,高源说,一定要做适合自己和喜欢的节目,这样才做得好,毕竟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节目都是比较牛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本期导读
高源:做适合和喜欢的节目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B01高源:做适合和喜欢的节目 2013-08-25 2 2013年08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