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储备库”对抗疾病
在胎盘脐带组织中,还“潜伏”着一种更具价值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不同,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强。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在用于治疗各类疾病时用途更广。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在对心梗、心肌坏死、糖尿病、骨质疏松、骨坏死、骨囊肿、狼疮性肾炎、肝硬化、肝衰竭、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治疗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往人们一直以为,当宝宝出生后,胎盘和脐带也就没用了,常被当做废弃物处理。然而最新科学研究发现,胎盘脐带组织中有非常丰富的干细胞,可以说是一个干细胞储备库。
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当糖尿病、心脏病、肿瘤、肝病、肾病、红斑狼疮等疾病找上门时,对这个孩子帮助最大的,可能并不是药物,仍是孩子生命之初赖以成长的“胎盘妈妈”或“脐带妈妈”。
国内脐带血移植率较低
当采集完造血干细胞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干细胞移植。目前有3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即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根据临床医学实践,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比较成熟的。由于脐带血的优势,发展非常快。目前,全球脐血库共有50多万份的脐带血,脐带血移植病例已近2万例,占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4以上。与国际相比,中国的脐带血总库存约4万份,百万人口移植率仍然较低。
上海脐血库可供公众检索、配型和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已超过了2万份,占全国公共库存数的一半以上,全球华人都可以在上海脐血库找到合适的脐带血。
不同于自体库(新生儿出生时,由其父母在缴纳一定的费用后,由脐血库进行脐带血的采集、制备、保存,若干年后,在其需要时取回使用,脐带血使用权归私人所有),公共库是社会公众的“生命银行”。
据统计,上海脐血库每年可为250例以上的病患提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移植后患者的一百天存活率达到了83.6%,一年的存活率达到69.2%。脐血库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资源保障,与中华骨髓库互为补充成为了现实。
鼓励准妈妈捐献脐带血
脐带血是非常有价值的,每个家庭都会碰到,都会有这个机会面对脐带血。
美国通过立法推动脐带血捐献和保存,有23个州通过州议会立法,规定产科医生接待孕妇时,必须告诉她,脐带血是有价值的,你可以捐献可以保存,如果你不告知就是违法的。通过这个措施,推动了脐带血知识的知晓率。
中国社会现在脐带血的知晓率非常低,很少有人知道脐带血的价值,但是脐带血保存捐献是有机会性的,生孩子就那么一回,扔掉就拿不回来,所以这非常重要。
上海每年约有1万单位的脐带血入库,虽然总数较九年前翻了10倍,但是占总分娩人数的比例仍不高,约为4.4%。随着脐带血知识的普及、临床应用成功案例的丰富,这一数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母亲们不管是把脐带血捐献出来还是自己保存,都会有机会救到自己或他人。有人问,这个机会有多少?据了解,在美国有个系统研究,证明20岁以前小孩可能患恶性疾病的几率达到了两千分之一左右,而飞机保险、火灾保险大概是几万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讲是非常高的几率。
为了那些有特殊需要的,需要做移植的患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有效的治疗,把脐带血变废为宝,使更多患者有新生的机会,我们鼓励准妈妈们捐献脐带血,增加“生命银行”的样本数量和类型。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亦很重要
在选择“生命银行”为孩子们保存珍贵的脐带、胎盘干细胞的同时,成人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资源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可以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肿瘤,是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之一。
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有着多种优势,如低毒性(或无毒性),即使不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自身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对传统治疗方法疗效较差的疾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