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各出奇招
中国式大片以古装武侠开端,但随着观众审美疲劳,海外市场萎缩,近年来古装武侠片逐渐式微。这3部新片虽还是武侠片模式,但都分别注入魔幻和悬疑等新鲜元素,以“旧瓶装新酒”希望获得观众认可。《四大名捕2》中,由邓超、刘亦菲、周兆龙、郑中基扮演的“名捕”,更像好莱坞式超能英雄。陈嘉上坦言,自己想打造中国版的“神奇四侠”、古装版的“超级战警”。而同日上映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和《白狐》也都各有噱头,并不约而同倾向于特效和视效。两部影片均是国内难得的全称“真3D”拍摄影片,徐老怪鼎力钻研最新的水下3D效果,请来了澳大利亚的水底摄影师,危险而艰难的拍摄尝试只为了观众有更清晰和逼真的水底立体视觉效果。《白狐》则专门为4D版本的影片拍摄,观影过程中,观众将随着大银幕上的镜头,感受到实体存在的吹风起雾、电闪雷鸣、小雨飘洒、雪花飞扬,比起传统武侠片更有新鲜感。
系列武侠成风
而接受采访的不少导演表示,古装武侠热拍的另一个秘诀,就是将其打造成系列品牌。导演陈嘉上认为,好莱坞有变形金刚、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007更是拍了22部之多。国产电影的系列化、品牌化是电影行业产业化进程的大趋势。记者了解到,《名捕》系列和《狄仁杰》系列都将拍摄第3部,华谊总裁王中磊告诉记者,下一部的《狄仁杰》故事创意已经有了选择。
编剧yoyo也同意把武侠片系列化的观点,他说:“徐克和陈嘉上都很聪明,因为对于古装武侠来说,还没有一个让观众印象特别深刻的‘系列’。你看现在,说到国产动画片,观众就想到《喜羊羊》系列,说到国产喜剧,大家都想到宁浩的‘疯狂’系列和徐铮的‘囧途’系列。以后说到武侠系列,大家都会想到徐克和陈嘉上,他们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成功的机会就很大。”yoyo分析认为,系列武侠片有了前作铺垫,续集在未出炉时就能先行造势,不仅节约了大量营销、宣传成本,还在商业上为资金回笼增加了保险系数。
连拍亦有风险
不过,台湾资深制片人焦雄屏表示,如果武侠电影从一开始就制定“多部曲”计划,第一部能否打响“头炮”至关重要。“如果第一部口碑不佳,那么此后的几部可能吸引不到观众,因而具有一定风险。”纵观近几年的武侠系列片可以看到,不少“套拍”的武侠影片因为上映后反响不佳,导致连拍计划搁浅。例如华谊兄弟公司前几年投资2.2亿元拍摄的“太极”三部曲,去年其第一部《太极之从零开始》和第二部《太极之英雄崛起》在1个月内“连映”,但反响平平,票房更是一般,这也令该片在今年的第3部拍摄计划暂缓。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葛颖表示,系列武侠电影的上映“节奏”是门学问,一个电影系列在上映周期和档期上也颇有讲究。记者获悉,《名捕》的节奏控制在1年1部,而《狄仁杰》则基本上是3年1部。“你看现在好莱坞的系列影片,基本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放映下一部,既不能让观众等太久,也不能让电影上映太集中,以致热度太快散掉。”葛颖说,“而且除了上映节奏之外,武侠片的质量依然是吸引观众的基础。如果没有吸引人的故事,再好的档期也是白搭。”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