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烬录
倘若没人愿意再做医生
李泓冰
  李泓冰

  陪家人去看病,深为医生折服。困扰数日的病痛,被医生以一个激光小手术,三下五除二解决,所有收费不足300元。因为是名院,门诊大厅里,挂号求诊的人水泄不通,脸上写满焦灼。到了中午,慢慢就寥落了,大部分人带着医嘱和药回家,心里也宁靖许多。

  一定也会有医不好的病患,毕竟人类医学还没有进化到能治愈所有绝症的地步。一旦不治,亲友的悲痛可想而知,然而,其间却有一些人立即转身扑向医者兴师问罪,甚至酿成惨剧。更有甚者,病愈了还要怀疑医术有亏,竟起杀机。温岭被无端暴力袭杀的医生王云杰,就再一次把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伤口,血淋淋地撕开在公众面前。

  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医生护士们愤怒了。

  牺牲者不独王云杰。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短短10天内,发生了6起患者伤医事件,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的暴力伤医事件竟高达27次。而三级医院、大院、名院,更因诊疗量大、疑难险症多,成了医患关系高危区域。

  事情严重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下笔批示了,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据说,医院要高密度配安保了,有的医生在诊室配了辣椒水以防不测了,更多的医院将启用如机杨般的安检设施了……又有统计说,寒了心的医生们,有七成绝不愿儿女行医。而在世界范围,医生本来是社会地位最高、最受人尊敬的行业啊!

  在医疗资源本就极其短缺的中国,如果真的没人愿意做医生,国人情何以堪?

  不管在哪个国家,总有病重不治者、铤而走险者,也总有缺乏沟通技巧的医者,医患冲突何以在今天的中国严重到如此地步?仔细究诘,站在第一线的医生,是否在替欠账太多的医疗保障体系、替极其稀缺的优质医疗资源、替改革迟缓医药难分的医疗体制付出代价?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积累了不少欠账,“教育”和“医疗”是被拖累的两个大户。教育总算是完成承诺了近20年的目标——教育投入占GDP的4%,但医疗卫生的政府财政投入还是一个长期低迷的指标。2011年,我国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低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而发达国家的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为6%-8%,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2%-6%。尽管中国在努力弥补,但差距之大仍然惊心。

  总体投入偏低,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城乡与东西部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导致患者奔波千里求医,医药不分家带来“以药养医”、大处方等乱象,医药市场监管不力带来医托作祟、假药横行……这种种和百姓生活的渐渐丰裕体面形成强烈反差。温饱之后,健康长寿的欲望激增,求医问药时却步步艰难。人命关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将怨气宣泄到了一线临床医生头上。

  医者,对13亿人而言,是接触最多、依赖最深、受益最大的职业之一。他们兢兢业业支撑着13亿人的健康,拿着不高的工资,“白加黑”连轴转,承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承受着被一些无良同行倒出的、泼向这个职业的污泥浊水,甚至还得挨上虽然个别、却令人痛心的无妄之刀,承受直接和间接的身心伤害。

  倘医生和患者长期对立,必会两败俱伤。要根治,需要国家下决心动大手术。否则,真的没人敢做医生、或最优秀的人不愿做医生的话,最倒霉的还是患者,是你、我、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中期评估当问计于民避免自说自话
“红头文件”卖香烟
假新闻娱乐至死
倘若没人愿意再做医生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5倘若没人愿意再做医生 2013-11-02 2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