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塞西莉亚·巴托莉以其全面的歌唱技巧与对曲目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为次女高音声部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后,她们不再是舞台上永远的配角,多位次女高音新秀满怀自信地游走于各大歌剧院与音乐厅之间,让自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即将于11月8日首度亮相上海音乐厅的捷克次女高音玛格德莱娜·柯仁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良好的声音本质和足够的智慧,如今的她已成为乐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之一。
不大的音量、利落的花腔、圆滑的连音,加之对巴洛克音乐的偏好,柯仁娜的这些特点,让人在不经意间将她与巴托莉较之,在这些方面两人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只是巴托莉当年凭借罗西尼的歌剧一夕成名,之后才渐渐回到前人的音乐,而柯仁娜却在职业生涯的开端就一头扎进巴洛克的世界中。她不仅将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蒙特威尔第的《波佩阿的加冕》、亨德尔的《凯撒大帝》等作为自己那一时期的保留剧目,还以一张巴赫《咏叹调集》开始了与DG唱片公司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像许多活跃于当今乐坛的同行一样,柯仁娜也成了唱片工业最大的受益者。如果说她在欧美剧院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渐渐提高了她的知名度,那么她所录制的唱片真正将她的名字与歌声传向世界,让她的人气直线上升。
这次柯仁娜带来上海的曲目,正源自她前年发行的一张特别的专辑《爱的情书》,且与她合作的依然是唱片中的“御乐”古乐团。在柯仁娜看来,越简单的东西往往会越迷人,简单的歌曲也能被诠释得深刻、打动人心。因此,在这张以十七世纪意大利声乐作品为主题的唱片中,她选择了许多幼年在故乡的合唱团中就开始演唱的曲子。她表示,这是唱给那些自认为不懂古典音乐的人听的,让他们知道这些音乐一样能对自己“说话”。这里的音乐来自一个古典与流行还没有被人为划分的年代,是一些人人都能听、都会唱的歌曲。它们中有些在教堂被吟唱,有些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还有些讲究合唱氛围的曲目,则常会在人们集会时被表演。这些曲子在演唱技术上都不困难,每个人都可以凭直觉去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实质,并用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来。在这些充满爱意的诗篇面前,柯仁娜完全释放出自己嗓音的表现力。她以细腻而精致的风格精准传达出隐含在音乐与歌词之间的细节,展现当时音乐的即兴本质,那如丝绒般光润顺滑的音色中更不时透出清丽的气质。
为重现这些歌曲独有的古韵,柯仁娜邀来皮埃·匹索领衔的“御乐”古乐团合作。这是一个由六件弦乐器与打击乐组成的著名小型巴洛克音乐演奏团体,其诠释音乐的基调在于其中每一位音乐家都可以自由运用手中的乐器,自行决定如何演奏。因此,录音前柯仁娜就与他们在音乐会中多次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当来到录音棚时,彼此只需在此前达成的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临场发挥。如此自由的方式,唤起我们对那个意大利音乐独领风骚的时代的记忆。